一、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
孩子抚养权的确定主要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二、父母对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多少
抚养费标准需结合多种因素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若有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此外,法院在确定抚养费时还会考虑子女实际需要、父母双方负担能力和当地实际生活水平。抚养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当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等情况时,子女可要求增加抚养费。
三、父母对孩子监护到多大龄
在中国,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一般到18周岁,18周岁以上正常情况父母不再监护,但特殊情况除外。
1、按照法律规定,18周岁是成年的界限。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所以正常情况下父母的监护职责到子女18周岁就结束了。
2、然而,对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子女,因其缺乏正常的民事行为能力,父母仍要承担监护责任,直至其恢复辨认能力或者死亡。
3、还有特殊情况,若子女虽已成年但还在接受高中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在符合相关条件时,父母依然可能继续履行监护职责。
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关于监护权方面的困惑,或者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以获取准确的解答。
在探讨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时,我们知道了诸多考量因素。但抚养权确定之后,还有一些相关要点。比如,随着孩子成长,若一方认为现有的抚养环境不利于孩子发展,能否申请变更抚养权呢?另外,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探视权不被侵犯呢?这些都是和抚养权紧密相关的问题。倘若你在抚养权方面还有其他疑惑,或者对上述拓展问题心存不解,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你提供精准且详尽的解答,帮你理清抚养权相关的各种复杂状况。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