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互联网纠纷 > 网络诈骗纠纷 > 什么事网络诈骗

什么事网络诈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3 · 1593人看过
导读: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常见手段有社交软件虚构身份诱导转账、发虚假中奖信息骗钱等。遭遇网络诈骗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依据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什么事网络诈骗

一、什么事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常见手段包括:通过社交软件虚构身份诱导转账;发送虚假中奖信息骗钱;利用网络刷单返利设局;以贷款为由收取各种费用等。

若遭遇网络诈骗,要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网络诈骗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网络诈骗根据诈骗数额等情节承担不同法律后果。若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比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对应上述不同量刑幅度。此外,实施网络诈骗,即使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同时,退赃退赔、自首立功等情节会影响量刑。一旦遭遇网络诈骗,应及时报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网络诈骗受害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诈骗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保留好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网址链接等。公安机关立案后会展开侦查,尽力追回被骗财物。

同时,受害者可向银行申请止付或冻结涉案账户,防止诈骗资金进一步转移。若涉及支付平台,也可要求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

在民事方面,受害者可依据与诈骗方的合同关系侵权事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但需注意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此外,还可向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反映情况,寻求帮助与支持。总之,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络诈骗的形式多样且手段层出不穷。除了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还有利用虚假投资理财平台、刷单返利等方式实施诈骗。一旦遭遇网络诈骗,不仅会遭受财产损失,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如果您不幸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或者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追赃挽损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慌张。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助您在网络诈骗的迷雾中找到清晰的方向,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网络诈骗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网络诈骗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互联网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