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诉讼最多少人参与
中国民事诉讼里,集体诉讼靠代表人诉讼制度。通常10人以上就算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
人数众多时,能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打官司。推不出代表人的,必要共同诉讼里自己参加;普通共同诉讼可另行起诉。
代表人诉讼分人数确定和不确定两种。确定的,先由当事人推选,推不出法院帮忙;不确定的,法院先协商,协商不成直接指定。不过代表人重大行为得经被代表者同意。
二、集体诉讼参与人数有上限吗
集体诉讼参与人数理论上没有严格上限。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只要符合共同诉讼的条件,众多当事人可作为一个集体参与诉讼。但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案件审理效率、司法资源等因素。若参与人数过多,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批次审理等处理方式,以确保案件得到妥善、高效解决。需注意,不同类型案件及法院的操作细则可能有差异。
三、集体诉讼受理范围有哪些限制
集体诉讼受理范围存在一定限制。一般而言,需有共同的法律问题或事实问题,众多当事人基于同一事实或法律关系产生纠纷。常见于大规模消费者权益受损、证券欺诈等案件。
主体方面,必须是适格的当事人集合。如代表人诉讼,代表人需能充分代表其他当事人利益。
此外,诉讼请求要有可代表性和关联性,不能过于分散或缺乏共性。同时,法院会考量案件审理的可行性、效率等因素。若案件过于复杂,可能影响集体诉讼的受理。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被法院受理进入集体诉讼程序,以实现高效、公平解决群体性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中国民事诉讼里,集体诉讼依托代表人诉讼制度,当人数众多时,推选代表人打官司等规则为当事人提供了相应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细节问题让人困惑。比如,推选代表人的具体流程是否有更明确的指引?代表人在诉讼过程中如果与对方达成和解,这个和解对众多当事人的效力如何确定?对于这些相关的拓展疑问,如果您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民事诉讼中集体诉讼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更多内容,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