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贪污受贿辩护 > 贪污罪中的窃取手段如何认定

贪污罪中的窃取手段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7.01 · 1816人看过
导读:贪污罪中窃取手段指利用职务便利秘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认定要点包括:利用职务便利,如会计管理账目现金之便;秘密性,自认为未被发觉获取财物,像保管员无人时私拿物资;对象是公共财物;排除非职务便利盗窃,与职务无关盗窃以盗窃罪论处,判断窃取手段需主客观综合考量。
贪污罪中的窃取手段如何认定

一、贪污罪中的窃取手段如何认定

贪污罪中窃取手段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秘密地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认定需考虑以下要点:

一是利用职务便利,即行为人基于职务有权管理、经手公共财物,如会计利用管理账目和现金便利。

二是秘密性,是相对于财物所有者、保管者而言,行为人自认为未被发觉地获取财物,如保管员趁无人时私拿保管物资。

三是对象为公共财物,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等。

四是排除非职务便利的盗窃,若与职务无关的盗窃行为,不构成贪污罪的窃取,应以盗窃罪论处。判断窃取手段要结合主客观情况综合考量。

二、贪污罪中的非法占用如何认定

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主要从以下方面认定:

行为表现: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采取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侵吞是指将自己合法管理的财物据为己有;窃取即秘密窃取公共财物;骗取是以欺骗手段获取公共财物。

主观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实际控制:将公共财物置于自己实际控制之下,使其脱离单位的合法管理。

例如,某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账目骗取公款用于个人挥霍,其行为符合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的特征,构成贪污罪。需注意,司法实践中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准确认定非法占有,以正确适用法律。

三、贪污罪中的从犯如何量刑

贪污罪中从犯的量刑,需根据具体犯罪情节来确定。依据《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量从犯在贪污犯罪中的作用大小、参与程度、获利情况等因素。例如,若从犯只是起辅助作用,如帮助传递信息、协助完成部分手续等,其作用相对较小,量刑时从轻幅度可能较大;若参与程度较高,虽非主谋,但在犯罪实施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轻或减轻幅度则相对较小。

最终量刑由法院依据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在法定刑幅度内进行判定,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实现司法公正。

在贪污罪中,窃取手段的认定至关重要。当涉及贪污罪中的窃取手段如何认定时,要明确其区别于普通盗窃。比如,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秘密获取公共财物的行为才可能构成贪污罪中的窃取。像在一些案例中,财务人员利用掌管单位财物管理系统密码的便利,私自更改账目数据,秘密转移资金,这就属于典型的贪污罪窃取手段。但具体情况往往复杂多变,不同场景下对窃取手段的界定可能存在差异。如果您对贪污罪中窃取手段的认定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如何判断利用职务之便的程度等,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