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受理范围 > 立案后的撤诉流程是怎样的

立案后的撤诉流程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29 · 1457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中撤诉分两种。申请撤诉是原告或上诉人宣判前书面或口头向法院申请,法院审核准许;按撤诉处理是原告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中途退庭。刑事诉讼方面,公诉案件由检察院决定撤诉,自诉案件宣判前自诉人可和解或撤诉,法院通常准许,法院均会裁定相关情况。
立案后的撤诉流程是怎样的

一、立案后的撤诉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里,撤诉分两种。申请撤诉是原告或上诉人在宣判前,书面或口头向法院提申请,法院审核不违法且不损他人权益就准许。按撤诉处理是原告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中途退庭,法院这么处理。

刑事诉讼方面,公诉案件由检察院决定是否撤诉,起诉到宣判前,发现没犯罪事实等情况可撤回,法院裁定。自诉案件,宣判前自诉人能和被告人和解或撤诉,法院通常准许。

二、立案后撤诉有哪些具体规定和流程

立案后撤诉,首先需由原告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法院一般会从多方面考量是否准许撤诉,比如是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

流程上,原告需书写撤诉申请书,明确阐述撤诉原因等内容。提交后,法院会进行审查。若符合撤诉条件,会作出准许撤诉的裁定;若不符合,会裁定不准许撤诉。例如,原告在知道被告已将涉案财产转移,试图通过撤诉逃避责任时,法院通常不准许撤诉。撤诉后,若原告再次起诉,需根据具体案件类型及相关规定看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三、立案后未开庭撤诉需承担什么后果

立案后未开庭撤诉,一般情况下,原告不会承担特别严重的后果。

从程序上来说,撤诉是原告的诉讼权利。通常,法院会裁定准许撤诉。

在实体方面,若不存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不当行为,一般不会产生额外不利后果。但需注意,如果是基于恶意诉讼等目的而撤诉,之后又就同一事实再次起诉,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比如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等。另外,撤诉可能涉及一些诉讼费用的承担问题,按照规定,撤诉的案件,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总体而言,正常撤诉通常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只要遵循法定程序和诚信原则即可。

在了解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撤诉的相关规定后,你是否对撤诉的具体流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还有疑问呢?比如,撤诉后再次起诉是否会受到限制,撤诉对案件后续处理会带来怎样的法律后果等。这些问题在实际法律事务中都有着重要意义。若你想进一步深入探讨撤诉相关的法律要点,获取更精准详细的解答,不要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哦。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网站地图
更多

受理范围最新文章

遇到受理范围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