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决书执行期限是多久
仲裁裁决书执行期限: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时间是两年。履行期有规定的,从规定的最后一日起算;分期履行则从每次最后一日算;没规定履行期的,从裁决书生效日起算。
法院民事判决书执行期限:一审判决书上诉期15日,生效后申请执行期限两年。二审判决作出就生效,申请执行期限也是两年。
执行时效中断:执行时效内,权利人提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等,执行时效中断,从中断相关程序终结起,时效重新计算。
二、裁决书未执行会有什么后果
裁决书生效后未执行,后果如下:对被执行人:法院可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其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罚款、拘留。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对申请人:其合法权益难以实现。若因未执行导致申请人遭受损失,被执行人还应承担赔偿责任。同时,裁决书长期未执行,可能影响司法权威与公信力,也不利于营造法治社会秩序。因此,当事人应重视裁决书执行,确保法律赋予的权利得以实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三、裁决书未执行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裁决书生效后,义务人不履行裁决内容,对方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另外,法院有权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促使义务人履行裁决。
当我们了解了仲裁裁决书执行期限、法院民事判决书执行期限以及执行时效中断的相关规定后,或许还会有一些延伸的疑问。比如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义务人故意拖延履行,导致执行时效中断多次,该如何应对?又或者在不同类型判决书的执行期限计算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像节假日等,时间该如何精准界定?如果您对这些执行期限及相关问题还有困惑,不要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问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