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仲裁 > 被仲裁后多久被执行失效

被仲裁后多久被执行失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04 · 1066人看过
导读:仲裁裁决生效后,若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在期满后两年内申请执行。不过,在一些情形下,经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会失效,这些情形包括合同无仲裁条款或事后未达成书面协议、裁决事项超范围等多种情况。同时要注意,不同地区法律规定和仲裁规则存在差异,有具体仲裁案件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被仲裁后多久被执行失效

一、被仲裁后多久被执行失效

1.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在期满后两年内申请执行

2.遇下列情形,经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失效:

合同无仲裁条款或事后未达书面协议;

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或机构无权仲裁;

仲裁庭组成或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依据证据伪造

对方隐瞒影响公正裁决证据;

仲裁员贪污受贿等行为。

3.需注意,不同地区法律规定和仲裁规则可能不同,如有具体仲裁案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二、被仲裁后超过多久申请执行会失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执行时效可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中止的情形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断的,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所以,被仲裁后若要申请执行,需在二年内启动,且要留意时效是否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况,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申请执行。

三、被仲裁后申请执行时效超多久会失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若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内出现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如债权人债务人主张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会导致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若因不可抗力等障碍导致不能行使请求权,会发生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届满。

当探讨被仲裁后多久被执行失效时,这涉及到多个关键要点。首先,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义务。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不过,在这二年期间,可能因一些法定情形出现时效中断或中止的情况。例如,申请执行人向被执行人提出履行要求、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等会导致时效中断;而像不可抗力等事由则会引起时效中止。若你对被仲裁后的执行时效问题,如时效中断或中止的具体认定等还有疑问,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

网站地图
更多

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