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下法院不可以缺席判决
1.法院在多种情形下通常不适用缺席判决,目的在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查明案件事实。离婚案件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时,因涉及身份关系和保障该群体权益,一般不缺席判决;必须到庭才能查清基本事实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应延期审理而非按撤诉处理和缺席判决;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且属必须拘传情况,要先拘传使其到庭,而非直接缺席判决。
2.为确保诉讼程序合法公正,法院应严格审查案件是否符合缺席判决条件,不能轻易做出缺席判决。对于涉及身份关系、需当事人到庭查明事实的案件,要尽力保障当事人参与诉讼。对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应按规定采取拘传等措施使其到庭。
二、法院不可缺席判决的情形有法律依据吗
有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情形法院一般不可缺席判决:一是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而非缺席判决;二是被告反诉时,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此时按缺席判决处理的是原告而非不可缺席判决;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若是原告方,按撤诉处理,而非缺席判决。法院进行缺席判决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法院不可缺席判决的情形受哪些法律因素制约
法院不可缺席判决主要受以下法律因素制约:
1.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依据《民事诉讼法》,法院需保障当事人辩论权等诉讼权利。若被告因正当理由未到庭,如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法院不可缺席判决,需延期审理,保障其参与诉讼权利。
2.案件性质:离婚案件涉及身份关系,除本人不能表达意思外,当事人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须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此类案件一般不宜缺席判决,要充分尊重双方意愿。
3.证据完整性:若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且未到庭一方的陈述对查明事实至关重要,法院为查明真相、保证判决公正,不会轻易缺席判决。
当探讨哪些情形下法院不可以缺席判决时,除了已知情形,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关注。比如涉及到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法院通常不可以缺席判决,因为这类案件需要被告到庭陈述相关事实,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查明真实情况。另外,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一般也不宜缺席判决,需进一步做工作促使其到庭。若你对这些不可以缺席判决的情形及后续程序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