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抵押担保 > 民法典哪些债权属于具有担保的债权

民法典哪些债权属于具有担保的债权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1 · 2129人看过
导读:《民法典》规定抵押、质押、留置和保证四种担保方式为债权实现提供保障。抵押不转移财产占有,质押需转移占有或出质权利,留置基于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保证由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为合理运用这些担保方式保障债权,建议根据交易性质和风险选合适方式,完善担保手续,如办理抵押登记等,同时审查保证人资格和信用以降低风险。
民法典哪些债权属于具有担保的债权

一、民法典哪些债权属于具有担保的债权

《民法典》规定的抵押质押、留置和保证四种担保方式为债权实现提供保障。抵押不转移财产占有,如房产抵押借款,利于债务人继续使用财产;质押分动产和权利质押,需转移占有或出质权利,能增强债权人保障;留置是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用于保管、运输等合同,促使债务人履行义务;保证由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增加了债务履行的保障。

为合理运用这些担保方式保障债权,建议如下:

1.选择合适担保方式,依据交易性质和风险选抵押、质押、留置或保证。

2.完善担保手续,办理抵押登记、质押交付等,确保担保合法有效。

3.审查保证人资格和信用,降低保证风险。

二、民法典中担保债权实现有哪些法律途径

根据《民法典》,担保债权实现的法律途径如下:

协商实现:债权人和担保人可先协商,就担保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担保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达成协议。若担保物是抵押物,协商不成,抵押权人可请求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债权人可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向法院提出实现担保物权申请,由法院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债权人可据此申请强制执行

诉讼程序:协商无果,债权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经判决生效后,若债务人、担保人不履行,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担保财产。

三、民法典中具有担保的债权如何认定

在《民法典》中,具有担保的债权认定需从以下方面考量:

首先,存在合法有效的主债权,这是担保债权的基础,如借贷合同出借人的债权。主债权应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

其次,有合法有效的担保合同。担保方式多样,如保证、抵押、质押等。保证需有保证合同,明确保证方式、范围等;抵押、质押要签订书面合同,且很多需办理登记。

再者,担保物或保证人适格。抵押、质押的财产需符合法律规定可用于担保的范围;保证人要具备相应的代偿能力。

最后,担保设立符合法定程序。比如不动产抵押需办理抵押登记,未经登记,不产生物权效力。具备以上要素,可认定为具有担保的债权,债权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行使担保权利保障债权实现。

当我们探讨民法典哪些债权具有担保的债权时,除了了解本身的范围界定,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具有担保的债权在实现过程中,如果担保物价值发生重大变化该如何处理呢?要是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毁损灭失,债权人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这些都是和具有担保的债权紧密相关的情况。在实际的债权债务关系里,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如果你在实际中遇到关于具有担保的债权的设立、实现或者其他相关困惑,别让疑问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