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收养赡养 > 被收养的孩子为什么是集体户

被收养的孩子为什么是集体户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29 · 3387人看过
导读:1.没有规定领养小孩,只能上集体户口。2.领养的孩子只要在民政局办理了合法的收养证,就可以上户口,孩子上户口时随养父或者养母都可以,如果养父或者养母是集体户口,孩子也只能上集体户口。
被收养的孩子为什么是集体户

一、被收养的孩子为什么是集体户

1.没有规定领养小孩,只能上集体户口

2.领养的孩子只要在民政局办理了合法的收养证,就可以上户口,孩子上户口时随养父或者养母都可以,如果养父或者养母是集体户口,孩子也只能上集体户口。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

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二、被收养的孩子找到亲生父母了怎么处理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生身父母并不能随意索取或领回已经由他人依法领养的孩子。

一旦养育关系确立,则养子与其亲身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将随之消除。

如若希望解除已有的养育关系并领回孩子,必须符合以下特定的法定条件:

首先,收养人送养人需共同达成协议,方可解除此种关系;

其次,对于年满八周岁以上的养子女,应征询其个人意愿;

最后,如果收养人未能尽到抚养责任,甚至存在虐待、遗弃等侵犯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的行为,那么送养人有权请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养育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

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

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条

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的姓氏,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氏。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条

有本法第一编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规定情形或者违反本编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无效的收养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八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条

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条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民政部门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但是,成年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可以协商确定。

网站地图
更多

收养赡养最新文章

遇到收养赡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