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违约 > 民法典中违约责任不对等是否有效

民法典中违约责任不对等是否有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7 · 2238人看过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民法典中违约责任不对等是否有效,违约损失赔偿金额怎么确定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民法典中违约责任不对等是否有效

一、民法典违约责任不对等是否有效

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不对等,如果是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第五百零六条【免责条款效力】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二、违约损失赔偿金额怎么确定

违约损害赔偿赔偿金额具体包括实际利益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其中,实际利益损失比较直观,相对容易计算,具体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1、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条款,但是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如果合同中,也没有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的,可以凭借相关的款项单据,书面证据来佐证,达成双方协商一致

3、如果双方就实际损失金额,不能达成协商一致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查后进行判决。

可得利益损失,是指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计算预期利益损失时,应把握三点:

1、时间点:

合同订立的时间作为计算预期利益的时间点;

2、损失的最高额,以在合同履行前提下可以预见的期待利益为上限;

3、预期利益,应是在合同中当事人有明确的约定或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的,或是违约方预见到的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合同违约方或加害人应承担的损失后果。

此外,还要注意违约方的主观恶意程度及守约方因对方违约所获利益的合法、合理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条款如果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违约责任条款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事务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事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合同违约相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