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类 > 行政处罚 > 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19 · 19712人看过
导读:传播谣言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散布谣言属于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可以按照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处理,判处有期徒刑。
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其中,又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1、民事责任: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当事人传播谣言,可能面临三类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其中,发布传播谣言行政处罚措施是拘留和罚款。情节一般的,公安机关会处以五日以下拘留,而情节比较严重但是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对当事人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行政处罚的对象有谁?

1、公民

对于公民的认定,目前都不存在问题。《行政处罚法》规定,年满14周岁的能够正确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自然人都具有行政责任能力,都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而对未满14周岁的人和精神病人应排除在外,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是以其个人或家庭作为经营主体的,在行政处罚时应当以公民或个人进行定性处罚。

3、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其所有经营活动的结果都最后归结为自然人来承担。因此在行政处罚中应当将个人独资企业也认定为公民或者个人性质进行处罚,而不应当将其定性为单位、法人或其他组织。

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行政处罚的对象可以是公民,个体工商户,也可以是个人独资企业。年满14周岁,能够正常控制自己的行为,具备行政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是行政处罚的主要对象。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行政处罚相关

  • 456次阅读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虽未设立专门的“谣言”罪名,但散播某些谣言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若编造并传播如险情、疫情、灾情等足以引起恐慌或社会动荡的虚假信息,并在明知不实的情况下仍广泛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情节严重者,将受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轻微情节虽不构成犯罪,但仍会受到行政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
    2024-03-24 1287次阅读
  • 2023.03.10 11022次阅读
  • 324次阅读
  • 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2-25 1224次阅读
  • 2023.03.06 2385次阅读
  • 404次阅读
  • 对于那些故意编造、散布谣言,危害社会的,则应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根据其性质和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
    2024-02-22 1487次阅读
  • 2023.03.13 2160次阅读
  • 30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行政处罚最新文章

遇到行政处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