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民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25 · 3524人看过
导读:民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起诉、请求、认诺等行为。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时,如果发现诉讼期限届满的情况下,可以对相关案件的诉讼时效进行认定,如果发现有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可以提交到司法机关进行鉴定,将诉讼时效进行重新计算。
民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一、民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3.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起诉讼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处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条件是司法实战中是比较常见的,这关系取诉讼行为是否能够合法的继承,所以当事人应当在诉讼时,对相关事项进行认定,还可以根据辩护律师的建议来进行处理,在获得新的诉讼时效后,可以合法的对相关事实进行诉讼处理。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