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没签劳动合同仲裁能赢吗

没签劳动合同仲裁能赢吗

时间:2024.03.18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487人
律师解析:
可以,但需要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纠纷只能先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再起诉。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法》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可以提供用人单位发放工资的凭证,上班签到的记录表等来证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

当事人在法庭上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原则进行陈述。具体的陈述内容,应该根据自己案情发展,灵活进行。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

劳动争议仲裁院是参公单位,是事业编制,待遇参照公务员标准,人员按照事业编制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劳动仲裁多长时间出结果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劳动仲裁案件审理期限一般为45个自然日,但涉及重大疑难问题的案件可酌情延长至15个工作日。仲裁期限从受理申请资料开始计算,结束后需及时送达裁决文书。劳动仲裁旨在公正裁决劳动争议,维护双方权益。

    浏览量:1381 2024-05-24
  • 仲裁需要请律师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仲裁是否需律师服务取决于个人选择,无强制规定。考虑案件复杂性和难度,若感觉能力不足,建议聘请律师。申请仲裁需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文件资料。五个工作日内立案受理,提供举证和答辩期限,开庭审理后下达裁决书。六十日内完成,不服可起诉。

    浏览量:961 2024-05-24
  • 劳动仲裁受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部门不处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因为这不属于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住房公积金产生争议时,应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督促用人单位缴纳。这避免了劳动仲裁部门的重复审理。

    浏览量:1256 2024-05-23
纪盛才律师

福建尔凡律师事务所

纪盛才律师,三明尤溪县人,毕业于大学法学院校,因对法律和律师职业的热爱,刻苦学习,取得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执业以来潜心研究法律和大量的司法判例,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操经验,成功办理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刑事等各类民刑法律事务,得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本律师承诺,接受委托后,必尽心尽责,争取当事人利益。

咨询该律师
  • 劳动仲裁分公司注销了可以找总公司吗

    1112人阅读

    若分公司已撤销,可对其母公司提起诉讼;若无母公司或母公司缺席,诉讼将终止。分公司是母公司的直接管辖下的分支机构,无法人资格,法律和经济上均缺乏独立性。分公司无独立名称、章程和财产,债务由母公司承担。

  • 劳动仲裁交费多少

    1595人阅读

    劳动仲裁费用包括受理费和处理费。受理费根据涉案人数而定,三人及以下20元/件,四至九人30元/件,十人及以上50元/件。处理费根据争议金额而定,无金额300元/件;有金额则按金额累加收费:1万以内500元/件,1-5万部分3%,5-10万部分2%,10万以上部分1%。

  • 没签合同劳动仲裁怎么赔

    1415人阅读

    劳动争议仲裁中,若雇主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两倍工资赔偿及经济补偿。单位有一个自然月“宽限期”,员工若因自身原因未签,公司可终止劳动关系且不支付补偿;若超过期限,公司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 工资多久没发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136人阅读

    在雇佣期间,单位欠薪,员工可随时向劳工仲裁机构申诉,无时效限制。雇佣结束后,员工应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欠薪争议在雇佣期间不受时效限制,但雇佣结束后,员工须在一年内申请。仲裁时效因主张权利、寻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而中止,待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