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析:
在法律事务中,放弃追究
违约责任是有条件限制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明确意思表示:
放弃追究违约责任需要有明确的表示。
可以签订书面协议,在协议里清晰说明放弃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若只是口头承诺,那就必须有足够的
证据来证明这一承诺的存在,比如录音、
证人证言等。
2.真实意思体现:
放弃追究违约责任的行为必须是
当事人真实的想法,不存在
欺诈、
胁迫等情况。
如果是在被欺骗或被迫的情况下做出的放弃表示,是不具有
法律效力的。
从法律效果来讲,一旦有效地放弃追究违约责任,当事人就不能再就该违约事项主张自己的权利。
不过,若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
可撤销的情形,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撤销之前放弃的意思表示,重新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在实践中,认定是否放弃追究违约责任,关键在于审查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要求。
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当事人是在充分了解法律后果的前提下,做出的真实意思表示。
案情回顾:小何与小李签订了一份货物
买卖合同,小李交付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构成违约。小何当时口头表示不追究小李的违约责任,但后来小何又反悔,要求小李承担违约责任。小李认为小何已经放弃追究,不同意承担。双方因此产生争议,小何将小李诉至法院。
案情分析:1、根据法律规定,放弃追究违约责任需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若为口头承诺需有充分证据证明。本案中,小何仅口头表示放弃,若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承诺存在,其主张有一定合理性。
2、若小何能证明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情形,即便曾放弃追究,也可通过法律程序撤销放弃的意思表示,重新追究小李的违约责任。同时,认定放弃追究违约责任要审查意思表示的真实性等多方面因素。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