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强制措施精选解答 > 刑事拘留的过程有哪些

刑事拘留的过程有哪些

时间:2025.11.15 标签: 刑事辩护 强制措施 阅读:1125人
律师解析:
1.刑事拘留是公安、检察院在侦查直接受理案件时,遇紧急情况,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措施。
2.拘留决定:
公安需拘留嫌疑人,承办单位填报告,经县级以上负责人批准发拘留证
检察院则由办案人员提意见,部门审核,检察长决定。
3.拘留执行:
公安执行时要出示拘留证,让被拘留人签字按手印,遇抗拒可使用强制手段。
4.拘留后处理:
被拘留人应立即送看守所,最迟不超24小时。
除特殊情况,要24小时内通知家属
24小时内讯问,不应拘留的立即释放并发证明。

案情回顾:

小朱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列为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执行拘留时,小朱抗拒,执行人员使用强制方法并出示拘留证让小朱签名按指印。小朱家属认为不应如此强制,对拘留执行方式产生争议。之后小朱被送看守所羁押,公安机关在规定时间内对其讯问,未通知家属,家属以未被告知情况为由再次提出异议。

案情分析:

1、公安机关对小朱的拘留决定程序合法,承办单位填写报告经县级以上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符合法律规定。
2、执行拘留时,因小朱抗拒,执行人员使用强制方法符合法律规定。法律规定遇到抗拒,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戒具。
3、关于通知家属问题,若不存在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需核实公安机关未通知是否存在合法事由。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刘兆杰律师

上海靖霖(北京)律师事务所

刘兆杰律师,现执业于上海靖霖(北京)律师事务所,兼具执业律师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级理赔师双重资质,毕业于同济大学并获法律硕士学位。其职业履历颇具亮点 —— 曾在某世界五百强保险公司就职近十年,精通核保理赔全流程,积淀了极为丰富的金融保险实务经验,为法律业务开展筑牢行业认知根基。 执业以来,刘律师专注刑事辩护、金融保险、金融犯罪领域,以专业能力办理近百起刑事案件。典型案件:在陆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近 500 亿元)中,精准梳理案件焦点,辩护意见获法院采纳,成功为当事人争取从犯认定及减轻量刑;办理吴某某职务侵占案时,通过证据核查与质证,为当事人减少认定犯罪金额二十万元;针对张某某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魏某某强奸罪案,均在侦查阶段及时介入,提交专业法律意见,助力当事人成功取保候审;黄某受贿案中,凭借对量刑情节的精准把控,推动法院减少当事人有期徒刑 6 个月、罚金 50 万元。 刘律师始终以 “专业、诚信、卓越” 为执业准则,秉持法律信仰,既为涉嫌刑事犯罪的当事人及其家属缓解焦虑、守护权益,也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法律解决方案,更以开放态度与同行交流共进,是值得信赖的法律从业者。

咨询该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