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凯律师 回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构成该罪的相关条件: 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各类公司、企业等单位。 行为表现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转移财产 :是指行为人为了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隐藏财产、无偿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例如,老板将公司账户上的资金全部转到自己亲属的私人账户,导致公司账户没有资金用于支付员工工资。 逃匿 :指行为人为逃避支付报酬而逃离当地或者隐藏起来。比如老板在发薪日前关闭手机、搬离办公场所、隐匿行踪,故意不与劳动者和有关部门联系。 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行为人本身具备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资金或资产等条件,但却拒绝支付。例如企业账户有足够的资金,或者企业有可供变现的固定资产,但就是不给员工发放工资。 数额较大 关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以常见的规定来看,一般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 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这里的“政府有关部门”通常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当劳动者向这些部门反映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后,有关部门会依法向用人单位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支付,就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南充李琦—高级律师 回复:您好,我理解您的情况。根据您描述的情况,可能存在两个法律问题需要关注:首先,关于保险合同变更非本人签字的问题。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保险合同变更必须经投保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如果确实存在他人代签的情况,这可能构成合同变更无效的情形。建议您先联系保险公司核实签字真伪,必要时可以申请笔迹鉴定。其次,关于退保金额过少的问题。这需要看您退保时保险合同的具体状态。一般来说,犹豫期后退保只能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但如果您能证明合同变更未经您同意,可能可以主张变更部分无效,从而争取更多退保款项。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 1. 立即向保险公司书面投诉,要求提供合同变更的原始签字文件 2. 收集保存所有相关证据,包括保险合同、变更文件、缴费记录等 3.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银保监局投诉或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需要提醒的是,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证据。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帮助,建议携带完整材料当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