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甘肃法律咨询 > 张掖法律咨询 > 张掖名誉毁谤法律咨询 > 名誉侵权赔偿标准有哪些

名誉侵权赔偿标准有哪些

仰** 甘肃-张掖 名誉毁谤咨询 2025.10.20 22:10:01 473人阅读

名誉侵权赔偿标准有哪些

其他人都在看:
张掖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 张掖损害赔偿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1.名誉侵权赔偿包含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方面。财产损失赔偿要基于实际损失,像因名誉受损致经营收入减少、为恢复名誉支出合理费用等,且需提供证据证明损失与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
2.精神损害赔偿需综合多因素确定,涵盖侵权人过错程度、侵害手段等具体情节、侵权后果、侵权人获利情况、其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若侵权致人精神损害未造成严重后果,法院通常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等,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
3.建议被侵权人在遭遇名誉侵权时,及时收集财产损失相关证据,证明损失与侵权行为的关联。对于精神损害赔偿,要全面考虑影响赔偿的各项因素,合理主张赔偿。同时,当未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后果时,可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等责任。

2025-10-21 05:03:06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名誉侵权赔偿分为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以实际损失为依据,像因名誉受损致使经营收入降低,或是为恢复名誉而支出合理费用等情况,关键在于要提供证据证明损失和侵权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2)精神损害赔偿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定,涵盖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其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若侵权致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法院通常会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等,一般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

提醒:
主张名誉侵权赔偿时,要注重收集财产损失相关证据。精神损害赔偿需考量多种因素,不同案情结果不同,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10-21 04:38:17 回复
咨询我

(一)进行财产损失赔偿,要积极收集因名誉受损导致经营收入减少、为恢复名誉支出合理费用等证据,以此证明损失和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这样才能依据实际损失获得赔偿。
(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需关注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情节,以及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其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和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
(三)若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要求法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025-10-21 02:56:31 回复
咨询我

1.名誉侵权赔偿分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按实际损失定,像经营收入减少、恢复名誉的合理费用等,要提供证据证明损失和侵权的因果关系。
2.精神损害赔偿综合多因素确定,如侵权人过错程度、行为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等。
3.若侵权致精神损害但后果不严重,法院会判侵权人停止侵害等,通常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

2025-10-21 01:36:4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名誉侵权赔偿涵盖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前者依实际损失确定且需证明因果关系,后者综合多因素判定,未造成严重后果一般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解析:
名誉侵权赔偿分为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部分。财产损失赔偿要以实际损失为依据,像因名誉受损致使经营收入降低,或为恢复名誉而花费的合理费用等。不过,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失和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精神损害赔偿的确定则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带来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状况,其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若侵权导致精神损害但未产生严重后果,法院通常会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而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如果遇到名誉侵权赔偿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更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10-21 00:02:39 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不管是姓名权还是名誉权,这都是我国法律重点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因此实践中要是自己的姓名权和名誉权被侵犯的话,可以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但在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侵犯姓名权和名誉权的行为都有哪些。一、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现实生活中,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分别是: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和冒用姓名的区别: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应视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但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报道存在一些差错也在所难免,故新闻报道中出现一般性的失实,可不作侵害名誉权处理。只有在新闻报道中严重失实并致他人名誉受损时,才视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评论严重不当,且致他人名誉受损时,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基于言论自由的理念,对评论予以苛责也不合适。因此,如果评论仅仅是用语不当或遣词造句不确切,且无故意或过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和用语时,不能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有几种

    专业解答名誉权侵权的判断标准包括:侵权方是否故意或过失,行为是否针对特定人,是否在公共场所或网络公开传播,以及受害者的名誉是否受到实质性损害,如社会评价降低。此外,还需要证明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24.10.24 1085阅读
  • 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最新

    专业解答在名誉侵权赔偿时,需要考虑加害的过错程度、侵权的具体情况、实际受到的损害以及名誉受损的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赔偿的金额。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损害的补偿、合理的费用以及财产损失。如果导致受害者的社会声誉受损或失业,还需要计算额外的损失赔偿。

    2024.10.24 1984阅读
  • 名誉权受损起诉赔偿标准是什么

    专业解答名誉权受损的赔偿责任及法律规定1. 关于财产方面的赔偿责任,其数额应依照直接损失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换言之,在承担赔偿责任时,应按实际经济损失进行结算。

    2024.10.16 1206阅读
  • 名誉权纠纷赔偿标准有哪些

    专业解答名誉权纠纷赔偿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和直接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根据侵权行为的恶劣程度、造成的负面后果、社会影响以及受害者的精神创伤等因素来确定。经济损失则根据受害者因收入减少或额外支出等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精确核算。

    2024.10.11 1872阅读
  • 名誉权纠纷立案标准如何确定

    专业解答名誉权纠纷立案需满足以下条件:被告实施了侮辱、诽谤等损誉行为,且该行为被第三方知悉;原告的声誉因此受损且显著;原告能初步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例如,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诋毁他人或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他人,均符合立案条件。

    2024.10.11 1381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