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青海法律咨询 > 海西法律咨询 > 海西金融诈骗辩护法律咨询 > 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数额应该怎么样认定

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数额应该怎么样认定

李** 青海-海西 金融诈骗辩护咨询 2025.10.14 15:49:35 483人阅读

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额应该怎么样认定

其他人都在看:
海西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海西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1.使用伪造、骗领、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数额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属“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属“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

2.恶意透支: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属“数额较大”;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属“数额巨大”;500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

3.恶意透支数额指公安刑事立案时未还的实际透支本金。

2025-10-14 20:18:07 回复
咨询我

结论: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额认定分两种情况,使用伪造等信用卡诈骗活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为“数额较大”,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为“数额较大”,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为“数额巨大”,五百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数额指立案时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数额。
法律解析: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额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不同的诈骗情形对应不同的数额认定档次,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量刑。使用伪造等信用卡进行诈骗和恶意透支的数额认定标准有所不同,是考虑到两种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恶意透支以立案时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数额计算,排除了利息等其他费用,更能体现犯罪的实质金额。如果遇到信用卡诈骗相关的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10-14 18:28:41 回复
咨询我

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额认定区分不同情形。使用伪造、骗领、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属“数额较大”,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是“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方面,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认定为“数额较大”,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认定为“数额巨大”,五百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且恶意透支数额指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

解决措施和建议:
1.金融机构应加强信用卡审核与风险防控,对异常交易及时监测。
2.加强公众信用卡安全知识普及,提高防范意识。
3.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严格依据认定规则惩处犯罪。

2025-10-14 17:00:5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信用卡诈骗犯罪数额认定分不同情形。使用伪造、骗领、作废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属“数额较大”,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是“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2)恶意透支方面,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认定为“数额较大”,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是“数额巨大”,五百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且恶意透支数额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数额。

提醒:
使用信用卡应合法合规,避免陷入信用卡诈骗风险。若面临信用卡相关法律问题,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10-14 16:51:31 回复
咨询我

(一)使用特定信用卡诈骗时,依据诈骗金额认定犯罪数额。金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属于“数额较大”;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二)恶意透支的情况下,以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数额来认定。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认定为“数额较大”;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认定为“数额巨大”;五百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法律依据: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2025-10-14 16:40:48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一是区别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首先应区别对待不同的主犯,对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这种主犯应当依照犯罪总额来认定。如对犯集团、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以共同、盗窃犯罪总额来认定。首要分子在集团中处于预谋和组织领导的作用,所以对于他们计划范围内的数额必须负全部责任。在预谋时认定是不是首要分子尤为重要,虽然只参与了共同犯罪的预谋,没有参加直接的、盗窃行为,但是集团的一切犯罪活动都包括在首要分子参与制定的犯罪计划之中,并由他们组织实行,他们在犯罪中发挥了最为主要的作用,对于共同犯罪的首要分子依照犯罪总数额来认定是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还要特别强调的是,犯罪集团中的有些成员,在首要分子计划后,自己单独进行、盗窃或者是其他的经济犯罪,该犯罪数额不能强加于首要分子,首要分子只需要对自己知道和计划的那一部分负责。二是根据《刑法》第26条第(3)、(4)款对主犯处罚的规定,对主犯犯罪金额的确定,不能推导出对从犯、胁从犯犯罪金额的确认。对从犯、胁从犯来说,其犯罪行为侵害的客体及危害结果与主犯一致,犯罪金额也与主犯是一致的。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参与组织、指挥的主犯犯罪数额的认定,应对其参与组织、指挥的共同犯罪总额负责。在共同经济犯罪中,主犯发挥了主要作用,以自己的犯罪行为影响了从犯,可以说主犯对整个犯罪都要负责,因此把所有数额作为主犯的犯罪数额是合理的。三是对一般犯罪中的从犯的犯罪数额的认定上,笔者认为以定罪的数额为前提,适当参考其个人所得赃款数额较为科学合理。因为共同犯罪中从犯不起主要作用,完全是在主犯的领导下进行,其社会危害性比主犯要小得多,因而他们承担刑事责任也应比主犯小,而这种“作用”通常都是通过“数额”表现,所以考察其所得数额是合理的。假如以犯罪总额来认定,在实行犯场合下直接参与额会小于或者等于共同犯罪总额,而在帮助犯场合下,间接参与相当于总数额,这两种场合差别比较明显。所以,在处理从犯犯罪数额的问题上要将定罪数额和个人所得赃款数额全面综合考虑。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典及关于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有如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主观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主观希望骗取的数额。第二种意见是所得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而实际得到财物的数额。第三种意见是侵害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而是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他人实际损失价值数额。第四种意见是交付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由于受骗而实际交付的财物的数额。第五种意见是双重标准说,认为在诈骗罪既遂的情况下,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财物数额;在诈骗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下,诈骗数额是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骗取的财物数额。第六种是折中说,认为诈骗犯罪未遂时,一般应以行为人犯罪指向的数额(其犯罪意图诈骗的数额)认定为诈骗数额;诈骗犯罪既遂时,一般应以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认定为犯罪数额;如果被害人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高于诈骗犯罪行为人所得,而这一差额又可归因于犯罪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则诈骗犯罪数额应以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来认定。我们认为,侵犯财产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侵犯财产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也应当根据公私财产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严重程度来认定,而不能仅仅看行为人实际获利数额。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这种保护不仅包括保护公私财产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还应当包括保护公私财产的完整性和经济价值性,防止公私财物的整体性及经济价值性受到不正当的侵害。如果将犯罪行为人的实际获利数额作为认定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诈骗犯罪数额如何认定我国刑法典及关于诈骗犯罪的司法解释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诈骗犯罪数额的认定,一般有如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主观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主观希望骗取的数额。第二种意见是所得说,认为诈骗罪的犯罪数额是行为人通过实施诈骗行为而实际得到财物的数额。第三种意见是侵害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而是诈骗行为直接侵害的他人实际损失价值数额。第四种意见是交付说,认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由于受骗而实际交付的财物的数额。第五种意见是双重标准说,认为在诈骗罪既遂的情况下,诈骗罪的诈骗数额是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财物数额;在诈骗未遂、预备、中止的情况下,诈骗数额是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骗取的财物数额。第六种是折中说,认为诈骗犯罪未遂时,一般应以行为人犯罪指向的数额(其犯罪意图诈骗的数额)认定为诈骗数额;诈骗犯罪既遂时,一般应以诈骗犯罪所得数额认定为犯罪数额;如果被害人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高于诈骗犯罪行为人所得,而这一差额又可归因于犯罪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则诈骗犯罪数额应以损失数额或交付数额来认定。我们认为,侵犯财产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刑法所要保护的社会关系为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侵犯财产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也应当根据公私财产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严重程度来认定,而不能仅仅看行为人实际获利数额。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这种保护不仅包括保护公私财产所有人、持有人、管理人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还应当包括保护公私财产的完整性和经济价值性,防止公私财物的整体性及经济价值性受到不正当的侵害。如果将犯罪行为人的实际获利数额作为认定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其侧重点显然在于打击非法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而不是侧重于对公私财物的保护。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共同犯罪的数额应当如何合理认定

    专业解答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共同犯罪的数额应当如何合理认定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2024.02.24 2034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巨大应该怎么认定

    专业解答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信用卡诈骗罪数额巨大应该怎么认定问题带来帮助。

    2024.03.04 1897阅读
  •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巨大应该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信用卡诈骗罪数额巨大应该如何认定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2024.02.22 1173阅读
  • 共同犯罪的数额应当怎么合理认定

    专业解答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共同犯罪的数额应当怎么合理认定相关的法律规定。

    2024.02.26 1918阅读
  • 侵犯商业秘密损失数额应如何认定

    专业解答1、以商业秘密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作为定罪量刑和实际赔偿的依据。利用周期长短及其是否可以重复利用,以及商业秘密的使用和转让、市场的供求状况等。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失和赔偿额。3、以不低于商业秘密使用许可的合理使用费为损失及赔偿额。关于侵犯商业秘密损失数额应如何认定,我们将在下文中进行解答。

    2024.02.27 1996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