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安徽法律咨询 > 马鞍山法律咨询 > 马鞍山仲裁法律咨询 > 提交仲裁协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提交仲裁协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杨** 安徽-马鞍山 仲裁咨询 2025.10.07 12:42:48 313人阅读

提交仲裁协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其他人都在看:
马鞍山律师 诉讼仲裁律师 马鞍山诉讼仲裁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主体条件:订立仲裁协议的人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达想法并承担责任。
(二)内容条件:要有明确将纠纷交付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约定的仲裁事项需在仲裁受案范围内;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
(三)形式条件:仲裁协议需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单独的仲裁协议书等。
(四)自愿条件:仲裁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五)补充协议:若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可补充协议,否则协议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2025-10-07 16:12:05 回复
咨询我

1.主体要求:订立仲裁协议的人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达想法、担责。

2.内容要求:要有明确交付仲裁解决纠纷的意愿,约定的仲裁事项要在受理范围内,且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

3.形式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仲裁条款、单独仲裁协议书等。

4.其他要求:双方自愿达成,无欺诈、胁迫。若仲裁事项或委员会约定不明,可补充协议,否则协议无效。

2025-10-07 15:34:2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提交仲裁协议需主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包含明确仲裁意思表示、约定可仲裁事项、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形式为书面且双方自愿达成,约定不明确可补充协议,否则无效。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规定来看,仲裁协议有效的前提是多方面的。主体合格是基础,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能确保其真实表达意愿并承担相应责任。内容上,明确的仲裁意思表示体现了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选择;约定可仲裁事项并选定仲裁委员会,能使仲裁活动顺利开展。书面形式则保证了协议的确定性和可追溯性,避免后续产生争议。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是公平公正的保障,排除欺诈、胁迫等情形。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补充协议是补救措施,否则协议无效。如果大家在仲裁协议相关方面有疑问或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25-10-07 14:35:23 回复
咨询我

提交仲裁协议需满足主体、内容、形式和自愿性等多方面条件。主体上,订立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意和担责。内容上,要有明确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约定在仲裁受案范围内的仲裁事项,并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形式上,需采用书面形式,如合同仲裁条款或单独仲裁协议书。且仲裁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无欺诈、胁迫情形。
1.订立人确保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避免因主体不适格导致协议问题。
2.协议内容明确具体,清晰表达仲裁意愿、约定仲裁事项并选定仲裁委。
3.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协议,保障协议效力。
4.保证协议是双方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约定不明,及时补充协议,防止协议无效。

2025-10-07 14:24:55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主体条件:订立仲裁协议的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样才能独立表达意愿并承担相应责任。
(2)内容条件:其一要有明确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表明当事人愿意将纠纷通过仲裁解决;其二要约定仲裁事项,且该事项需在仲裁受案范围内;其三要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
(3)形式条件: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单独的仲裁协议书等都符合要求。
(4)意愿条件:仲裁协议需双方自愿达成,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可通过补充协议完善,否则协议无效。

提醒:订立仲裁协议时要严格审查各项条件,确保协议有效,若对约定内容不确定,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10-07 13:14:00 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满足什么条件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满足下列条件:1、申请仲裁人应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2、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是与劳动权利义务有关的劳动争议;3、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4、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5、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申诉书,并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申诉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职工当事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证人的姓名和住址;(4)仲裁机构有统一的封面提供,申诉人可直接填写。二、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我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进行居中公断与裁决。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的灵活、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提讼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经仲裁程序直接向的,不予受理。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1.申请人必须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是指人事争议发生后,根据法律规定将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当事人。认定人事争议仲裁的申请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人事权利和履行人事义务而发生的各种纠纷。当然,这里的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是指目前法律规定的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所谓申请人与人事争议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是指人事争议申请人应当是公民个人和事业单位之间所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这个利害关系必须是直接的利害关系,即申请人应该是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如果与争议存在着间接的利害关系就不能以申请人的身份出现,只能是作为第三人。2.申请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这里的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判断标准是:一是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二是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行为能力的公民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人事争议仲裁是一种法律行为,自然要有行为能力的要求。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人事争议的当事人若无行为能力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死亡的,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仲裁申请。也就是说,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作为人事争议的申请人是不适格的,人事争议仲裁机关应当指出。3.超过时效的人事争议案件的申请人认定由于超过时效的人事争议案件无法进入仲裁程序,其仲裁请求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仲裁申请的审查是一项严肃的法律活动,除了要求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以外还必须保证程序的合法性。审查仲裁请求,只要是其申请人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并且具备行为能力就是适格的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换句话说,仲裁机构对此类人事争议做出不予受理的处理意见的依据是时效,而不能以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不适格作为不予受理的依据。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