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一)主体条件:订立仲裁协议的人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达想法并承担责任。
(二)内容条件:要有明确将纠纷交付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约定的仲裁事项需在仲裁受案范围内;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
(三)形式条件:仲裁协议需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单独的仲裁协议书等。
(四)自愿条件:仲裁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五)补充协议:若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当事人可补充协议,否则协议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2025-10-07 16:12:05 回复
咨询我
1.主体要求:订立仲裁协议的人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达想法、担责。
2.内容要求:要有明确交付仲裁解决纠纷的意愿,约定的仲裁事项要在受理范围内,且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
3.形式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仲裁条款、单独仲裁协议书等。
4.其他要求:双方自愿达成,无欺诈、胁迫。若仲裁事项或委员会约定不明,可补充协议,否则协议无效。
2025-10-07 15:34:2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提交仲裁协议需主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内容包含明确仲裁意思表示、约定可仲裁事项、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形式为书面且双方自愿达成,约定不明确可补充协议,否则无效。
法律解析:
从法律规定来看,仲裁协议有效的前提是多方面的。主体合格是基础,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能确保其真实表达意愿并承担相应责任。内容上,明确的仲裁意思表示体现了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途径选择;约定可仲裁事项并选定仲裁委员会,能使仲裁活动顺利开展。书面形式则保证了协议的确定性和可追溯性,避免后续产生争议。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是公平公正的保障,排除欺诈、胁迫等情形。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补充协议是补救措施,否则协议无效。如果大家在仲裁协议相关方面有疑问或遇到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025-10-07 14:35:23 回复
咨询我
提交仲裁协议需满足主体、内容、形式和自愿性等多方面条件。主体上,订立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表意和担责。内容上,要有明确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约定在仲裁受案范围内的仲裁事项,并选定具体仲裁委员会。形式上,需采用书面形式,如合同仲裁条款或单独仲裁协议书。且仲裁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无欺诈、胁迫情形。
1.订立人确保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避免因主体不适格导致协议问题。
2.协议内容明确具体,清晰表达仲裁意愿、约定仲裁事项并选定仲裁委。
3.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协议,保障协议效力。
4.保证协议是双方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约定不明,及时补充协议,防止协议无效。
2025-10-07 14:24:55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主体条件:订立仲裁协议的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样才能独立表达意愿并承担相应责任。
(2)内容条件:其一要有明确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表明当事人愿意将纠纷通过仲裁解决;其二要约定仲裁事项,且该事项需在仲裁受案范围内;其三要选定具体的仲裁委员会。
(3)形式条件: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像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单独的仲裁协议书等都符合要求。
(4)意愿条件:仲裁协议需双方自愿达成,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若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约定不明确,可通过补充协议完善,否则协议无效。
提醒:订立仲裁协议时要严格审查各项条件,确保协议有效,若对约定内容不确定,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10-07 13:14: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