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云南法律咨询 > 怒江法律咨询 > 怒江名誉毁谤法律咨询 > 造谣多少年有效果判刑了

造谣多少年有效果判刑了

任** 云南-怒江 名誉毁谤咨询 2025.07.20 00:47:47 399人阅读

造谣多少年有效果判刑

其他人都在看:
怒江律师 损害赔偿律师 怒江损害赔偿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1.造谣可能触犯不同罪名,量刑也不一样。要是构成诽谤罪且情节严重,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一般需当事人自己去法院起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传播,或明知是这类虚假信息还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情节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7-20 06:09:03 回复
咨询我

1.造谣行为危害极大,可能触犯诽谤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多个罪名,不同罪名量刑不同。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且通常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为避免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公民要提升法律意识,清楚造谣的法律后果。在面对信息时,应保持理性和审慎,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媒体要加强监管,完善审核机制,及时拦截和删除虚假信息。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造谣者依法予以严惩,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2025-07-20 04:38:1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造谣行为可能触犯不同罪名,量刑有别。当造谣构成诽谤罪且情节严重时,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不过此罪通常需当事人自行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
(2)若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传播,或明知是这类虚假信息仍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该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提醒:
造谣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在网络发言和传播信息时要确保真实性,避免触犯法律。不同案情对应法律处理不同,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07-20 03:44:04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造谣可能触犯诽谤罪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不同罪名量刑不同。
法律解析:
造谣行为根据不同情形会触犯不同罪名。若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通常需被害人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若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传播,或明知是此类虚假信息仍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见,造谣并非小事,一旦触犯法律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与造谣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得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7-20 02:40:07 回复
咨询我

(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传播观念,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对来源不明、内容可疑的消息保持警惕。
(二)在遇到可能涉及谣言的情况时,主动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等进行查证。
(三)如果发现有人造谣,及时向相关平台举报,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7-20 00:47:50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律师解析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