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符合特定情形会被认定为走私行为,判断关键在于是否违反海关法规和逃避海关监管,走私将依法给予处罚,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解析:依据法律规定,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或依法应缴税款货物、物品进出境;未经海关许可且未缴税、交验许可证件,擅自销售保税等海关监管货物;以及有其他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行为,均认定为走私。认定走私的核心是看是否违反海关法规和逃避海关监管。一旦有走私行为,会根据偷逃税额、物品性质等给予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就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您对走私行为的认定和处罚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7-19 14:24:02 回复
咨询我
(一)若想避免被认定为走私行为,在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境时,要确保所涉物品不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范围,并且依法缴纳应缴税款。
(二)对于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海关监管货物、物品以及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时需先获得海关许可,缴纳应纳税款并交验有关许可证件。
(三)日常经营和活动中,严格遵守海关法规,不采取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走私行为:
(一)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二)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缴纳应纳税款、交验有关许可证件,擅自将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以及其他海关监管货物、物品、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在境内销售的;
(三)有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其他行为的。
2025-07-19 12:32:55 回复
咨询我
1.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或依法应缴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未经海关许可且未缴税、交验许可证件,擅自销售保税等海关监管货物物品及进境境外运输工具;有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的其他行为,均认定为走私行为。判断是否走私关键看是否违反海关法规和逃避海关监管。
2.若发现可能存在的走私迹象,个人应及时向海关举报。海关等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查验效率。同时,加大对走私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走私行为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走私行为,严格按照偷逃税额、物品性质等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2025-07-19 12:03:51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走私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境货物、物品或依法应缴税款货物、物品进出境,这直接违反了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的管理规定。
(2)未经海关许可且未缴纳应纳税款、交验有关许可证件,擅自处理保税货物等海关监管物品及进境运输工具,这破坏了海关的监管秩序和税收制度。
(3)逃避海关监管的其他行为也属于走私。判断是否为走私行为的核心在于是否违反海关法规和逃避海关监管。一旦认定为走私行为,会根据偷逃税额、物品性质等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提醒:
从事进出口业务或有进出境行为时,要严格遵守海关法规,如实申报货物物品,避免因疏忽或故意而构成走私行为。若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2025-07-19 11:30:09 回复
咨询我
以下情况认定为走私:
运输、携带、邮寄禁限物品或应税物品进出境。
未经海关许可、未缴税、未交验证件,擅自在境内销售保税、特定减免税等海关监管物品。
存在逃避海关监管的其他走私行为。
判断是否走私,看是否违反海关法规、逃避监管。有走私行为,依偷逃税额、物品性质等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2025-07-19 11:2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