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父母离不离婚,子女都有继承权。我就见过这样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照样继承遗产。
要是父母留下遗嘱或签了遗赠扶养协议,那就按这个来分遗产,毕竟得尊重老人想法。
2.没有遗嘱等的话,就按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有父母、子女、配偶。
父母离婚后,各自遗产由各自这组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像父亲遗产,由其父母(在世的话)、子女、现任配偶(有的话)一起继承,一般平均分配,但特殊困难、尽主要扶养义务等情况可调整。
2025-07-12 15:45:01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父母离婚不影响子女继承权,遗产分配先看有无遗嘱等,没有则按法定继承处理。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没有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父母离婚后,子女依然是双方的法定继承人。对于父母各自的遗产,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享有继承权。在法定继承中,为体现公平和对特殊情况的照顾,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尽主要扶养义务等不同情况的继承人,在遗产分配上有不同规定。
如果在遗产继承方面遇到困惑,或者对相关法律规定还有疑问,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7-12 14:33:07 回复
咨询我
父母离婚确实不影响子女的继承权。这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天然联系,子女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地位不会因父母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改变。
对于遗产分配:
1.首先尊重父母意愿。若父母立有遗嘱或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就严格按照其内容分配遗产,这体现了对财产所有人处分权的充分尊重。
2.无遗嘱等安排时,进入法定继承程序。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父母、子女、配偶平等享有继承权。父母离婚后,各自遗产由自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父亲遗产,由其父母(若在世)、子女、现任配偶(若有)共同继承,一般均等分配。
3.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对生活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给予照顾;对尽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对有扶养能力却不尽义务的继承人,应不分或少分,以此保障公平正义。
2025-07-12 12:39:17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从法律本质来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基于血缘产生,并不会因父母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除。所以父母离婚,子女依旧享有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
(2)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体现了被继承人对自身财产处分的意愿,在有此类文书存在时,按其内容分配遗产,这是对个人财产处分权的尊重。
(3)法定继承是在没有遗嘱等情况下的兜底规则。第一顺序继承人平等享有继承权,旨在保障亲属间合理的财产传承。特殊情形下对继承人分配份额的调整,是为了体现公平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比如尽了更多扶养义务的多分,是对其付出的肯定;不尽义务的少分或不分,是对其行为的约束。
提醒:
处理父母遗产继承问题时,先明确有无遗嘱等文书。法定继承中要注意自身及其他继承人是否符合特殊分配情形,复杂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2025-07-12 11:56:29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子女而言,即便父母离婚,自身的继承权依然存在,不用担心因父母婚姻关系解除而失去继承资格。
(二)若想确定遗产分配方式,先查看父母有无立下遗嘱或者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其内容进行遗产分配。
(三)没有遗嘱等情况时,就按法定继承。要明确父母离婚后,各自遗产由各自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四)法定继承分配遗产时,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获照顾;尽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有能力却不尽扶养义务的少分或不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2025-07-12 11: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