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西藏法律咨询 > 阿里法律咨询 > 阿里职务侵占辩护法律咨询 >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与借贷有何关系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与借贷有何关系

朱** 西藏-阿里 职务侵占辩护咨询 2025.07.11 05:42:38 342人阅读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与借贷有何关系

其他人都在看:
阿里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阿里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判断行为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关键看是否符合其构成要件。要审查行为人是否是单位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务便利,资金用途是否符合挪用情形,以及数额、时间等要素。

(二)对于看似借贷的情况,要深入审查手续是否规范。若手续不完备、未经正常审批,很可能是挪用。

(三)分析主观意图,通过行为人的行为表现、后面态度等判断其有无归还的打算,有侵占或随意支配意图的,可能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5-07-11 08:48:03 回复
咨询我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和借贷,区别明显却也有关联。

挪用资金罪指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把单位资金拿给自己用或借给别人,满足相应条件就构成犯罪。

合法借贷是双方自愿,按正规流程来。挪用没走合法程序,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主观想侵占或随意支配;借贷有归还打算。

符合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就立案,即便像借贷也是犯罪;正常借贷纠纷不涉及刑事立案。

2025-07-11 08:32:4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与合法借贷有本质不同,符合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即立案,正常借贷不涉及刑事立案。
法律解析:
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犯罪行为。其与合法借贷在行为性质和主观意图上差异明显。挪用资金未经合法程序擅自改变用途,挪用者有侵占或随意支配故意;合法借贷基于平等主体真实意思,经正常审批等规范手续达成,借贷者有归还意思。只要行为符合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即便有借贷表象也是犯罪,会被立案。正常借贷纠纷属于民事范畴,不涉及刑事立案。如果对自身遇到的资金挪用或借贷情况是否涉及违法犯罪存疑,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将依据法律为你准确分析解答。

2025-07-11 07:48:43 回复
咨询我

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与借贷确实有本质区别又存在关联。本质区别体现在多方面,首先行为性质不同,挪用资金是未经合法程序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而合法借贷有规范手续;其次主观意图有别,挪用者有侵占或随意支配资金故意,借贷者有归还意愿。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公司企业等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加强监管,避免员工擅自挪用资金。
2.员工要增强法律意识,清楚挪用资金罪的法律后果,不可心存侥幸。
3.在发生资金往来情况时,务必严格按照正常借贷程序进行,签订规范的借贷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留好相关凭证。如此可有效区分挪用资金犯罪行为与正常借贷行为,维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025-07-11 06:39:2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挪用资金罪与合法借贷首先在行为性质上大相径庭。挪用资金罪是相关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私自挪用资金,没有经过正规程序,属于擅自改变资金用途;而合法借贷是平等主体间遵循正常流程达成的,手续规范。
(2)主观意图方面,挪用资金的人通常有侵占或者随意支配资金的故意,并不打算及时归还;借贷人则有明确的归还意愿。
(3)立案标准上,符合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就会达到立案标准,即便看似有借贷表象也无法改变犯罪本质;正常借贷纠纷属于民事范畴,不会涉及刑事立案。

提醒:
单位人员要严守法律底线,切勿擅自挪用资金;涉及资金借贷要完善手续,避免产生纠纷。若对相关行为性质存疑,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2025-07-11 06:35:31 回复

一、挪用公款与拆借资金的区别一般拆借只是违法,但情节严重的可以上升为犯罪。1、概念上的区别。前者是指原定用于某方面的公款挪为个人使用;而后者是银行或企业之间相互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借贷的行为方式。2、行为方式上的区别。前者是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公款挪用,使国家或集体对公款失去控制,具有行为上的隐蔽性和手段上的违法性。后者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是经有权出借的人同意,并通过拆借协议、贷款合同,这是民事法律关系上的债权关系。3、从社会危害性上看。前者是犯罪行为;后者只是一种违背财经制度的行为。4、当然,后者可以升格成前者。对那些以拆借资金为名,逃避信贷规模控制和监督制度的非法拆借行为,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员,可以挪用公款罪论处。认定拆借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既要依据刑法,也要考虑金融法方面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6条规定:“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期限,拆借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四个月。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二、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挪用公款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