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我国刑法的确只规定了诽谤罪,不存在“恶意诽谤罪”这一准确罪名。诽谤罪有着明确界定,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达到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为更好处理诽谤罪相关问题,有如下建议:
1.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清楚了解诽谤罪界限,避免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在言论表达上保持谨慎,不随意传播无根据谣言。
2.被害人在权益受侵害时,要准确判断是否构成诽谤罪。若属于一般民事名誉侵权,可通过民事途径解决;若是达到诽谤罪程度,及时收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自诉维护权益。
3.司法机关在认定诽谤罪时,严格把握“情节严重”标准。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主动介入处理,确保法律公平实施。
2025-07-01 12:36:00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我国刑法确实只有诽谤罪,不存在“恶意诽谤罪”。其核心在于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目的是贬损他人人格与名誉,且达到情节严重程度。
比如,通过编造虚假故事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损害他人形象。
(2)诽谤罪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这体现了对该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
(3)诽谤罪一般是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像一些谣言引发社会不稳定等就属于此类。
(4)区分诽谤罪与一般民事名誉侵权,关键看是否情节严重。
例如多次恶意造谣,造成他人严重精神伤害等属于情节严重。
提醒:
遇到可能涉及诽谤的情况,要分清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犯罪。若认为自身权益受损,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是否构成诽谤罪。
2025-07-01 11:18:52 回复
咨询我
(一)如果认为他人行为可能构成诽谤罪,首先要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对方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的聊天记录、文章、视频等。
(二)判断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程度。若只是偶尔的轻微诋毁,可能仅构成民事名誉侵权;若出现多次诽谤或造成严重后果等情节严重情况,才可能构成诽谤罪。
(三)若确定构成诽谤罪且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情况,被害人要准备好材料向法院提起自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5-07-01 11:18:29 回复
咨询我
我国刑法里只有诽谤罪,没有“恶意诽谤罪”。诽谤罪就是故意编造并传播不实之事,严重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
犯诽谤罪,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它一般是告诉才处理,由被害人自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像引发群体性事情等。
认定诽谤罪要和一般民事名誉侵权区分,关键看情节是否严重,比如多次诽谤或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
2025-07-01 11:17:45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我国刑法无“恶意诽谤罪”,有诽谤罪,对其有明确界定、量刑及处理方式规定,且要与一般民事名誉侵权区分。
法律解析: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的是诽谤罪,并不存在“恶意诽谤罪”这一准确罪名。诽谤罪的构成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达到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且情节严重的程度。对于犯诽谤罪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罪一般是告诉才处理,由被害人自诉法院才受理,不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例外,像引发群体性事情等。区分诽谤罪与一般民事名誉侵权,关键看是否情节严重,例如多次诽谤或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可能涉及诽谤的情况,不确定是否构成犯罪或者不知如何处理,可以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7-01 09:5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