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1.我国刑法无“商品房欺诈性销售罪”,此类行为或涉及合同诈骗罪。
2.判定合同诈骗罪,一看主观,若收取房款后逃匿或挥霍,有非法占有目的;二看客观,实施欺诈,像隐瞒房屋质量、抵押情况,或虚构配套设施;三看数额,各地标准不同。
3.符合条件构成犯罪要担刑责,购房者还能通过民事诉讼让开发商担责赔偿。
2025-06-24 15:39:01 回复
咨询我
1.商品房欺诈性销售在我国刑法中无专门罪名,可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判定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像收取购房款后逃匿或挥霍款项;客观上要有欺诈行为,包括隐瞒房屋重大质量问题、已抵押情况或虚构无法兑现的配套设施;同时要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各地数额标准有别。符合这些条件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并承担刑事责任。
2.解决措施和建议:一是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准确判断欺诈销售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仔细审查房屋相关信息。三是若遭遇欺诈销售,及时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2025-06-24 14:07:39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我国刑法无“商品房欺诈性销售罪”,欺诈性销售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符合条件要担刑责,购房者还能民事诉讼维权。
法律解析:
判定商品房欺诈性销售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要从三方面考量。一是主观上,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像收取购房款后逃匿或挥霍款项。二是客观上实施欺诈行为,包括隐瞒房屋重大质量问题、已抵押等真实情况,或虚构无法兑现的配套设施。三是要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不同地区标准有别。符合这些条件,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购房者还能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如果遇到商品房欺诈性销售问题,情况复杂难判断,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获取准确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6-24 13:01:22 回复
咨询我
(一)对于购房者,若怀疑遭遇商品房欺诈性销售,先收集证据,像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宣传资料等,以证明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
(二)向相关部门如住建局、消费者协会等投诉,借助行政手段促使开发商解决问题。
(三)若欺诈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开发商刑事责任。
(四)也能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2025-06-24 12:08:55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我国刑法未设立“商品房欺诈性销售罪”,若销售行为涉及欺诈,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主观上,当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目的,像收取购房款后逃匿或挥霍款项,便满足该罪主观要件。
(2)客观方面,实施欺诈行为是判定的重要因素。包括故意隐瞒房屋真实状况,如房屋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已被抵押;或者虚构事实,如承诺无法兑现的配套设施。
(3)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不过该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若满足上述条件,行为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购房者还能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提醒:购房者遇到商品房欺诈销售情况,应留意保留证据,不同案情对应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06-24 11: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