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广西法律咨询 > 柳州法律咨询 > 柳州房屋买卖法律咨询 > 买房开发商隐瞒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买房开发商隐瞒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明* 广西-柳州 房屋买卖咨询 2025.06.13 16:06:16 325人阅读

买房开发商隐瞒欺诈行为如何维权

其他人都在看:
柳州律师 房产纠纷律师 柳州房产纠纷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一)收集证据。购房者要把购房合同、宣传资料、聊天记录、录音等能证明开发商欺诈的材料都收集好,这是维权的基础。

(二)与开发商协商。若欺诈情况不严重,可和开发商沟通,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比如赔偿损失、降低房价等。

(三)投诉调解。协商不成,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投诉,让其介入调解。

(四)提起诉讼。若欺诈情况严重,购房者可向法院起诉。因开发商欺诈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能要求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2025-06-13 20:12:06 回复
咨询我

1.当遭遇开发商隐瞒欺诈,购房者要先收集证据,像购房合同、宣传资料、聊天记录、录音等能证明欺诈的材料。
2.若欺诈情节较轻,可与开发商协商,让其担责,比如赔偿损失、降低房价等。
3.协商无果,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协等投诉,请求调解。
4.欺诈严重时,可起诉。若因欺诈合同目的无法达成,购房者可解除合同,让开发商返还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能要求不超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

2025-06-13 19:58:38 回复
咨询我

结论:
买房时若开发商存在隐瞒欺诈行为,购房者可收集证据,先协商,协商不成可投诉或诉讼维权,严重欺诈时可解除合同并获相应赔偿。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当开发商存在隐瞒欺诈行为时,购房者有多种维权途径。首先要收集如购房合同、宣传资料等能证明欺诈的证据。若欺诈程度较轻,可与开发商协商,让其承担违约责任,像赔偿损失、降低房价等。若协商无果,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投诉,由这些机构介入调解。若欺诈情况严重,购房者可向法院起诉。若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能要求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如果您在购房过程中遇到开发商隐瞒欺诈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5-06-13 18:46:49 回复
咨询我

1.若买房时遭遇开发商隐瞒欺诈,购房者可从多方面维权。当开发商存在欺诈,收集证据是关键,这是后续维权的基础。
2.若欺诈程度较轻,可先尝试与开发商协商,提出承担违约责任的要求,像赔偿损失、降低房价等,此方式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3.若协商无果,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投诉,借助其力量进行调解,促使问题解决。
4.若欺诈情况严重,购房者应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法律,当开发商欺诈导致合同目的无法达成,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能要求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

建议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提高警惕,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收集证据时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2025-06-13 18:32:03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证据收集是维权基础,购房合同、宣传资料、聊天记录、录音等都可作为证明开发商欺诈的关键材料,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2)若欺诈情节较轻,可先尝试与开发商协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赔偿损失、降低房价等,这种方式相对温和且高效。
(3)协商无果时,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投诉,借助行政或社会组织力量介入调解。
(4)对于欺诈情况严重的,购房者可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法律,若开发商欺诈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购房者不仅可解除合同、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还能获得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

提醒:
维权时证据要真实充分,不同欺诈情形法律处理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6-13 17:26:28 回复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由于其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情节严重者法律会从重处罚。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区别如下:  本罪虽然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观目的不同。  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  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三)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四)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  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五)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  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六)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离婚后发现另一方有隐瞒共同财产的行为如何维权

    专业解答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离婚后发现另一方有隐瞒共同财产的行为如何维权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2024.03.01 1199阅读
  • 离婚后发现另一方有隐瞒共同财产的行为如何维权

    专业解答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离婚后发现另一方有隐瞒共同财产的行为如何维权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2024.02.25 2003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房产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