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保存相关的聊天记录、邮件、短信等,找到证人证言,若有公开的诽谤言论,及时截图或录像留存。还可收集能证明自身名誉受损及对方行为的其他证据。同时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5-04-06 11:43:16 回复专业解答在我国,若欲判定构成诽谤与造谣罪,需满足如下三项条件:首先,涉案诽谤性信息被实际点击或浏览累计超过五千次,同时被转发次数亦须达到五百次以上;其次,该诽谤行为必须已对被诉人或其近亲属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其出现诸如精神错乱、自我伤害乃至自杀等严重情况;最后,如果被告人在过去两年内曾因为同样的诽谤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且如今再次实施相同行为,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那么也将被认定为犯罪。
专业解答遭受恶意中伤之后,所应采取的措施便是妥为保管相关证据,随后便应向所在地区的司法机构发起自我诉讼。该司法机构将会在收到申请之日起的15个法定工作日之内,就此事件作出是否予以立案以及如何处理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倘若取得的证据确凿充分并且完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那么司法机构将会予以立案;反之,如果未能提供进一步的补充证据,司法机构则会建议撤回诉讼或者驳回起诉。
专业解答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之规定,若有人蓄意捏造事实,公开诋毁他人声誉,那么可被判定为违法行为,处以五天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则可能面临五天至十天的拘留,同时还需缴纳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2.诽谤行为,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这些事实足以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贬低,对其名誉权进行破坏的行为。
专业解答诽谤罪的举证方式及要求在编造、散布虚假信息或恶意攻击行为构成诽谤罪时,受害者及其代理律师有权开展自我调查和搜集证据的工作。他们有权利依据法律法规,收集各类证据,包括物证、书面证据、证人证言、视听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采用合法有效的方法来获取这些证据。
专业解答恶意传播公职人员的虚假信息可能会涉及诽谤罪,要是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还可能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与一般诽谤罪不同,因为受害者是公职人员,所以面临的法律惩罚可能会更重。但具体的判决结果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后续影响来定。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损害赔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