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安徽法律咨询 > 合肥法律咨询 > 合肥暴力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故意伤害致人自然死亡会承担什么责任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故意伤害致人自然死亡会承担什么责任

戚* 安徽-合肥 暴力犯罪辩护咨询 2025.03.19 07:58:21 316人阅读

故意伤害致人自然死亡会承担什么责任

其他人都在看:
合肥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合肥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结论: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人既要承担刑事责任,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罚,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费用。
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不过法院量刑时会综合考量犯罪动机、手段等因素。在民事赔偿上,受害人近亲属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项目包含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赔偿标准按相关司法解释和当地规定来定。不过,具体案件的定罪量刑和赔偿数额都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如果您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更精准详细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2025-03-19 13:03:06 回复
咨询我

1. 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人要担刑责与民事赔偿。

2. 刑事上,按刑法,致人死亡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或死刑。法院量刑会考虑犯罪动机、手段等因素。

3. 民事上,死者近亲属能提附带民事诉讼索赔。赔偿项目有丧葬费等,标准依司法解释和当地规定。

4. 具体定罪量刑和赔偿数额,要结合实际情况定。

2025-03-19 11:30:03 回复
咨询我

1.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行为人必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上,按照刑法规定,致人死亡的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院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民事赔偿上,受害人近亲属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项目涵盖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等,赔偿标准依相关司法解释和当地规定而定。
2.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全面考量各种因素准确量刑,确保罪责相适应。
    受害人近亲属及时收集证据,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为人应积极悔罪,主动赔偿,争取从轻处罚。同时相关部门可引导双方通过调解等方式妥善解决赔偿问题。

2025-03-19 09:59:22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刑事责任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严重犯罪行为,《刑法》明确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不过,法院量刑并非仅依据结果,会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比如犯罪动机,若因琐事口角引发冲动犯罪,与有预谋的报复犯罪,量刑上会有差异。手段残忍程度不同,量刑也会不同。

(2)民事赔偿责任方面,受害人近亲属能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赔偿。常见赔偿项目如丧葬费,用于处理死者后事;被扶养人生活费,保障依靠死者生活人员的基本生活;死亡赔偿金,对死者近亲属的一种经济补偿。赔偿标准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当地具体规定确定。

提醒: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后果严重,在不同案件中量刑和赔偿数额差异大,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咨询专业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3-19 09:34:03 回复
咨询我

(一)刑事责任应对:若涉及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行为人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表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这可能会在量刑时被法院考虑从轻。
(二)民事赔偿应对:对于受害人近亲属,要及时收集与赔偿项目相关的证据,如丧葬费的支出凭证、被扶养人情况证明等,按照当地规定准确计算赔偿数额,通过合法的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要求行为人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5-03-19 08:12:07 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死亡,属于工伤,按工伤进行处理,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相关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国家民政部门给的是抚恤金,而不是赔偿金,这个标准各地民政部门及国家是因地而宜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八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就地安置应当选择在交通便利、便于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地点,并避开可能发生次生自然灾害的区域,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互救,恢复重建。第十九条 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对恢复重建确有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应当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确保房屋建设质量符合防灾减灾要求。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向经审核确认的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发放补助资金和物资,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为受灾人员重建或者修缮因灾损毁的居民住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