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假释需满足对象、刑期、实质等多方面条件,由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建议书,法院裁定是否给予假释。
法律解析:
假释对象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累犯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刑期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则需实际执行13年以上。实质条件是刑罚执行期间,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改造、确有悔改且无再犯罪危险,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刑期限制,像有立功表现等符合条件就可能假释。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审理裁定。假释制度旨在激励犯罪分子积极改造,促进其回归社会。如果大家对假释相关法律问题还有疑问,欢迎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法律解答 。
2025-02-28 12:12:05 回复
咨询我
假释需符合对象、刑期、实质等多方面条件。
1. 就对象条件而言,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累犯以及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在此列。这是从犯罪性质及人身危险性角度出发,确保社会安全。
2. 刑期条件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此规定旨在保证犯罪分子受到一定程度的刑罚惩戒,体现刑罚的严肃性。
3. 实质条件要求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不受刑期限制。
4. 假释的程序是由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法院审理后裁定是否予以假释。
为更好落实假释制度,监狱等执行机关应严格考察罪犯表现,客观记录其改造情况;法院要严谨审理假释案件,确保假释决定公正合理。
2025-02-28 11:02:39 回复
咨询我
假释对象: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不过,累犯和因特定暴力犯罪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不能假释。
刑期要求:被判有期徒刑的,要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被判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
实质条件:服刑期间,罪犯遵守监规、接受改造、确有悔改且无再犯危险。特殊情况经最高法核准,可突破刑期限制。执行机关提建议,法院裁定能否假释 。
2025-02-28 09:30:08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假释对象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累犯及特定暴力性犯罪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排除在外。这是从犯罪性质和人身危险性等方面进行考量,以保障社会安全。
(2)刑期条件严格,有期徒刑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3年以上。这确保犯罪分子受到一定程度的刑罚惩戒,体现法律的严肃性。
(3)实质条件注重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的表现,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改造、有悔改且无再犯罪危险。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突破刑期限制,如立功表现等。假释流程由执行机关向法院提建议书,法院裁定。
提醒:
假释申请需严格对照条件,不同犯罪情形和刑期情况差异大,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
2025-02-28 07:55:09 回复
咨询我
(一)了解自身是否符合对象条件。对照自身情况,看是否属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非累犯,且没有因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若不符合则无法假释。
(二)明确刑期是否达标。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查看是否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确认实际执行是否达13年以上。
(三)争取符合实质条件。在刑罚执行期间,严格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努力有悔改表现,如积极劳动、学习,争取立功表现,向执行机关证明自己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
2025-02-28 07:0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