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法律分析:
父母赠与子女通常是基于情感,在无特殊约定时,赠与行为完成后财产归子女所有,父母不可随意撤销或要求返还。若明确表示基于道德义务或条件,如要求子女履行特定行为等,就可能被认定为附条件赠与,子女未履行约定条件,父母有权撤销。
提醒:
父母赠与子女时,应明确表达赠与意愿,避免因表述模糊引发纠纷。同时,子女在接受赠与后,应珍惜财产,若涉及到可能影响赠与效力的约定,务必清晰了解并履行相关义务,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2025-01-02 20:27:05 回复
咨询我
父母赠与通常非道德义务赠与,多基于亲情。从法律角度,未明确约定附条件或义务时,赠与完成财产归子女,父母不可随意撤销或要求返还;若明确表示基于道德义务或条件,可能为附条件赠与,子女未履行约定条件,父母有权撤销。
解决措施与建议:父母在赠与时应明确表达赠与意图,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子女应尊重父母的赠与决定,若赠与附有条件,应认真履行约定。在发生纠纷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赠与约定来判断是非,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应倡导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理解,减少因财产赠与引发的矛盾。
2025-01-02 19:22:31 回复
咨询我
1. 父母赠与通常不属于道德义务赠与,多数基于亲情。完成赠与后不可随意撤销,特殊情况如明确附条件则可能可撤销。
2. 法律解析:
赠与行为是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父母赠与子女财产,若无特别约定,赠与完成所有权转移,父母不能擅自撤销,以保护受赠人权益,维护赠与行为确定性和稳定性。
3. 若父母赠与明确基于道德义务或特定条件,子女未履行条件,父母可能有权撤销赠与。父母赠与应明确意愿,避免纠纷。
2025-01-02 17:28:04 回复
咨询我
父母给孩子的赠与,通常并非基于道德义务。一般而言,父母是自愿将财产给予子女,这是出于亲情等情感因素,旨在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
从法律角度来看:
1. 若在赠与过程中,未明确表明是附条件或附义务的赠与,那么父母将财产给予孩子后,该财产便归孩子所有,父母不得随意撤销或要回。
2. 若父母在赠与时明确说明是基于某种道德义务或条件,例如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事项等,那么此赠与可能会被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倘若孩子未能履行约定条件,父母则可能有权撤销赠与。
总之,多数情况下,父母的赠与是基于亲情关爱,但具体情况还需依据实际赠与行为的约定来判断。
2025-01-02 16:57:51 回复
咨询我
1、父母赠与子女财产通常是基于亲情等情感因素,意在表达关爱和给予物质支持,这种情况下赠与行为一旦完成,财产归子女所有,父母不能随意撤销或要求返还。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2、若父母在赠与时明确表示是基于某种道德义务或条件,比如要求子女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特定行为等,这种赠与可能会被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若子女未履行约定条件,父母可能有权撤销赠与。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一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3、
总之,多数情况下父母的赠与是出于亲情和关爱,而非道德义务,但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赠与行为的约定等来判断。法律依据:
需根据具体赠与行为所涉及的法律条款来确定。
2025-01-02 15:0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