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解析:
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公安部共同制定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其职位权限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公款私自挪作他用或者借与他人使用的行为,若涉及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均应被认定为严重犯罪,视情节轻重予以刑事追究:
其一,挪用的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至3万元之间,且超过了三个月仍未归还的;
其二,挪用的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至3万元之间,用于从事营利性活动的;
其三,挪用的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之间,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专业解答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法律立案标准,一般涉及到公司、企业或其他团体的员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所属单位的资金挪作个人用途或者擅自贷款借予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涉案金额达到特定规模(即大于等于三万元)并且未在规定时间内归还的话,或者虽然涉案时间不足三个月,但是涉及金额较大且用于营利目的或者非法活动,那么便符合了法律中对于该罪名的立案要求。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是:挪用单位资金超过3万元,且3个月没有归还;挪用1万元用于营利活动;或者挪用5000元用于非法活动。这些行为会损害单位的利益,破坏经济秩序。在司法判断时,会考虑用途、时间和金额等因素。
专业解答按照规定,个人把单位的钱拿来用,要是超过三个月都没还回去,或者用这些钱去赚钱,或者没有经过批准就把5000到2万的钱用来干违法的事,这些行为都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这种行为会让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财产权益受到很大损害。不过,具体的立案标准会因为地区的经济和司法实践情况有所不同。
专业解答在我国,挪用资金归还前减轻社会危害程度的处理是存在的。如果嫌疑人表现出还款行为和悔意,法院在审判时可能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嫌疑人一定无罪释放或免于刑事处罚,最终判决还需综合评估案件的所有情况。
专业解答挪用资金案的立案标准发生了新变化。现在,刑案会综合考虑金额、用途、未归还期限等多个因素。如果公款被个人消费或私自放贷,金额超过6万元但在三个月内归还,或者虽然不足3万元但用于营利或违法活动,都将被刑事立案并追究法律责任。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