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
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如有需要可以通过我们律图网委托您所在地区的律师来帮助您。
专业解答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如果逃逸者破坏现场,导致处理难度增加,那么他们通常需要承担全责。这是因为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事故现场,还加剧了处理难度,并且显示出他们对法律的无视。然而,如果能够证明对方也有过错,那么逃逸者的责任可能会减轻。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双方都可能对事故负有责任。逃逸行为不仅阻碍了公正的调查,也体现了肇事者对责任的逃避。因此,法律对逃逸行为持严厉态度。
专业解答交通肇事逃逸者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全部赔偿责任意味着要覆盖事故导致的所有损失。交通肇事逃逸会使责任判定变得复杂,法律为了维护公正,通常会加重逃逸者的责任。交通肇事逃逸者还可能触犯刑法,面临更严厉的法律惩处。交通肇事逃逸者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这是为了严惩逃避责任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正义。
专业解答肇事逃逸是否犯罪,关键看后果。要是出了大事,比如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那就算犯罪。但也不是所有逃逸都是犯罪,还得综合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这些因素呢。
专业解答如果事故现场没有监控,确认逃逸也有其他途径。目击者的证词、车辆碰撞的鉴定以及行驶轨迹的追踪都可以作为证据。警方会综合各种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如果间接证据足够充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就能证明逃逸的事实。
专业解答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和实际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标准。行为人需有逃避抢救和法律责任的意图,且其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如构成交通肇事罪)。即使事后未完全逃离现场,但在救治过程中拒认错或逃避调查处理也被视作逃逸。此外,逃逸行为的判断还需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如轻微事故责任、非直接关联违规等,以及行为人并未主动逃离事故现场但采取了类似逃避责任的行为。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