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咨询 > 江西法律咨询 > 吉安法律咨询 > 吉安刑事辩护法律咨询 > 杀人未遂怎么处理,杀人未遂怎么判刑
包同贺律师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江苏苏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具有证券从业资格,企业高级法律顾问,企业合规师,累计为多个国企代理案件数十亿

15052099995

找律师

18万律师在线服务

问律师

咨询身边的法律专家

查知识

更多更全的法律资讯

杀人未遂怎么处理,杀人未遂怎么判刑

刘* 江西-吉安 刑事辩护咨询 2021.05.19 19:07:39 307人阅读

杀人未遂怎么处理,杀人未遂怎么判刑

其他人都在看:
吉安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吉安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犯罪未遂的行为人是未遂犯。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的种类包括:
①犯罪分子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能力不足、主观认识错误②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主要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出现自然力的破坏物质障碍,如撬不开门时间、地点的不利影响等。
例如甲某枪杀乙某,被乙某逃脱的。如果甲某击中乙某,能将乙某杀死,这种情形有既遂的可能,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类似情况如,投放致死量的毒药被识破而未遂的盗窃财物时因被发现而未遂的。
因此,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十三条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可以点击“咨询我”在线咨询,律师为您解决法律问题。

2021-05-19 19:08:39 回复

故意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未遂如何判刑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未遂有很多种,包括:(1)对象不能犯:比如A预谋杀B,深夜看见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过去,发现原来是枕头。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你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上压过去还下来摸了下确定B已经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过发现B把他带到医院又救活了,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故意未遂如何判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未遂如何判刑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未遂有很多种,包括:(1)对象不能犯:比如A预谋杀B,深夜看见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过去,发现原来是枕头。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你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上压过去还下来摸了下确定B已经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过发现B把他带到医院又救活了,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故意未遂如何判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未遂如何判刑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未遂有很多种,包括:(1)对象不能犯:比如A预谋杀B,深夜看见B趟在床上便一刀刺过去,发现原来是枕头。这时被逮到了。这叫故意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与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还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认为扎个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听扎小人诅咒B,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犯罪。(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你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杀死B但是B穿了防弹背心,A用尽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这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如A开车撞死B,从B身上压过去还下来摸了下确定B已经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过发现B把他带到医院又救活了,也属于故意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故意未遂如何判刑《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所谓故意(未遂)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知识科普 律师解析
  • 刑法未成年杀人该怎么判

    专业解答根据我们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大家都明白,故意杀人这事儿可是肯定要遭受刑事惩罚滴。但是咱们国家的法律对小孩子犯罪这事上还是挺人性化的,比如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里头还有些特别的规定。比如说,有些时候,未成年人犯罪也可以得到缓刑,或者减轻甚至免除掉刑事责任这种特殊待遇嘛。

    2024.10.28 1459阅读
  • 未成年故意杀人是怎么判的

    专业解答咱们国家法律明确说了,只要你蓄意伤害他人,别管是杀还是打,都得被重罚。但是,对于年纪轻轻就犯事的孩子们来说,我们的法律也有些特殊照顾~比如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里,就规定了什么时候才需要负刑事责任,简单说就是14岁以下的小朋友不行,过了这个岁数还没到18岁的那部分人,就要看他们做错事情的严重性来决定惩罚程度。

    2024.10.28 1904阅读
  • 故意伤害罪和杀人未遂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专业解答故意伤人案件常常涉及到行为人有意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损害,且在行为过程中确已造成了实质性的身体伤害,然而不幸的是却并没有达到致死的地步。至于杀人未遂,这是指行为人具有明确的蓄意杀人的企图,并且已经付诸于具体行动之中,然而终究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未能达成其预期的杀人目的,可能是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所导致的。因此,区分这两种犯罪行为的关键就在于犯罪意图以及实际产生的后果。

    2024.10.22 1288阅读
  • 未成年人杀人了怎么办

    专业解答在年满十四周岁但未达到十六周岁时,对于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他人致使其重伤或死亡的犯罪行为、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纵火罪、爆炸罪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罪者,依法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对于年满十二周岁但未达到十四周岁的人群来说,若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并导致他人死亡或者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使他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且情节恶劣,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并进行追诉的情况下,也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024.10.19 1309阅读
  • 持刀伤人未遂怎么判罚

    专业解答持刀伤人未遂应如何判定刑罚范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手持利器进行攻击意图致使他人受伤但未能实现其伤害目的时将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关于该罪行的量刑标准概括如下:在通常情况下,对嫌疑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或是采取管制措施;倘若受害者因此次侵权行为而遭受了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达到重伤程度,那么对加害者的惩罚将升级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受害者因此次侵权行为不幸离世,或者加害者采用极端残忍手段导致受害者重伤并留下永久性残疾,那么对加害者的惩罚将进一步加重,可能会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制裁;然而,对于那些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实施犯罪行为,或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未遂罪犯,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在犯罪过程中,如果犯罪分子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停止犯罪行为,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有效阻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都属于犯罪中止的范畴,将会得到法律的宽大处理。

    2024.10.18 1689阅读
热门专题 优质咨询 热点推荐
诊断报告 全面解读 深度解析

法律问题专业剖析,免费提供
法律问题诊断分析报告~

免费体验
优选专业律师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提供更专
业、更权威的真人律师~

立即查看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