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法执行机关是哪个?

民事诉讼法执行机关是哪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8.08 · 18921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法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不同于行政执行。民事执行在我国只由人民法院进行,执行根据包括法院的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和公证债权文书。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民事诉讼法执行机关是哪个?

一、民事诉讼法执行机关是哪个?

民事执行也称民事强制执行或者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机关依债权人的申请,依据执行根据,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民事权利的活动。民事执行是指当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执行名义确定的民事义务,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公权力,依法采取民事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人权利的法律活动。

民事执行不同于行政执行。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执行由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进行,执行根据包括法院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行政机关制作的行政决定书、命令书等;而民事执行在我国只由人民法院进行,执行根据包括法院的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和公证债权文书

二、民事诉讼执行的原则有哪些?

1、执行的合法性原则

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活动应当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执行合法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执行活动必须以法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没有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没有生效的,或者生效的文书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种类的,不能启动执行程序。其次,采取的执行措施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执行人员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最后,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执行人员在采取执行措施以前,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只有在其不履行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

执行标的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

3、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

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4、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

5、协助执行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有关单位、个人协助执行的,应依法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综上所述,在很多涉及财产纠纷的民事案件中,原告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申请民事执行。根据民诉法规定,有权做出执行的机关是法院,被告没有履行判决书内容,原告申请执行后,法院会派出执行局人员冻结被告财产。执行按照合法性、有限性等原则,和说服教育结合到一起。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 490次阅读
  • 执行取保候审义务之职责,属于公安机关。在此情况下,受到取保候审约束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未经执行机构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所在城市或县区;如有因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的转变等原因,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就此事项向执行机构作出报告。
    2024-08-22 1478次阅读
  • 2024.09.16 2266次阅读
  • 344次阅读
  • 拘留证是由公安机关签发,有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的。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或盖章。被拘留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加以注明。拘留时不出示拘留证,或先行拘留再补办拘留证,都是违法的。
    2024-10-29 1104次阅读
  • 2024.08.28 2314次阅读
  • 346次阅读
  • 监外执行的实施机关是公安机关。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监外执行是将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从监禁改变为非监禁执行,这样就意味着犯罪人在一定的期间内将离开监狱的看押监管,回到社会上执行刑罚,而监禁与非监禁其实是有本质差异的。
    2024-09-19 1375次阅读
  • 2024.02.22 2318次阅读
  • 424次阅读
加载更多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