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后多久宣判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后多久宣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6.25 · 27964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后多久宣判

民事纠纷当中的各方人员都希望法庭可以尽快的做出一个公正的判决结果,所以人们可能在开庭之前就会查询相关的资料,最起码当事人自己需要知道在这整场庭审官司当中自己所要搭进去的时间,结合审判的过程,也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参加庭审的各种事项才好。对于有些人所关心的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后多久宣判的这个问题小编这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在我国民事诉讼法院开庭后多久宣判?

民事案件的审限自立案之日起三到六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一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二、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是怎样的?

1、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3、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4、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民事纠纷三个月就能够宣判的,大家见到有些民事纠纷的整场官司真可谓是旷日持久,可能长达一年左右也没有得到一个正式的判决,这种特别复杂的民事纠纷的审判过程,报批至高级人民法院以后是可以延长审判时间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诉讼仲裁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 480次阅读
  • 我国民事诉讼开庭,只要法庭经过审理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且没有不宜当庭宣判的情形存在,当庭宣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都应当当庭宣判。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2024-12-19 1355次阅读
  • 2024.08.27 2936次阅读
  • 474次阅读
  • 民事诉讼的判决方式因案情而异。普通民事案件通常不在庭审当天宣判,而是另定日期。但简易程序下的典型案件,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子,可能当庭宣判。只要法庭审慎评估案情及证据,确认无误且无阻碍,原本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也可当庭宣判。因此,是否庭审现场判决需根据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决定。
    2024-09-02 977次阅读
  • 2024.04.11 2750次阅读
  • 465次阅读
  •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包括起诉与受理、审前准备、开庭审理和判决等环节。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诉状后,法院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将向被告发送诉状副本,被告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庭审时,除非涉及机密或个人隐私,否则应公开审理。法院会根据双方陈述和证据作出判决。整个过程中,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法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解等方式,促进双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2024-09-17 806次阅读
  • 2024.02.25 1541次阅读
  • 399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