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察院起诉掩饰隐瞒罪条件是什么
检察院起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需满足以下条件:
事实证据条件: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这里的“明知”包括确切知道和应当知道。同时,证据要能证明掩饰、隐瞒的财物价值达到立案标准,一般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就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条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若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则不会起诉。
程序条件:侦查机关侦查终结,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且符合管辖规定。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二、检察院起诉与法院认定罪名不一致咋办
当检察院起诉与法院认定罪名不一致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法院应当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保障被告人、辩护人充分行使辩护权。必要时,可以重新开庭,组织控辩双方围绕新的罪名进行辩论。
若法院认为检察院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但罪名与审理认定的不一致,法院有权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不过法院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给予控辩双方就变更罪名发表意见和辩论的机会,以确保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应积极参与庭审,充分行使辩护权,提出对自己有利的主张和证据。
三、检察院起诉后能否取保候审
检察院起诉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有可能取保候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法院判决生效前,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申请。具体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采取取保候审。申请时,通常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提出,可能要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不过,是否批准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决定。
当我们探讨检察院起诉掩饰隐瞒罪条件是什么时,这背后涉及诸多关键要素。首先要有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比如,知道是盗窃来的财物还帮忙藏匿。而且,掩饰隐瞒行为达到一定情节严重程度才会被起诉,像掩饰隐瞒的财物价值巨大等情况。若你对检察院起诉掩饰隐瞒罪的具体条件、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自身行为是否可能触及该罪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帮你消除困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