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无效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什么内容
合同无效损害赔偿范围主要包括:
1.信赖利益损失:指当事人因信赖合同有效而遭受的损失。包括为订立合同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差旅费、咨询费等;为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像购买原材料、租赁场地等费用。
2.订约机会损失:因相信合同有效成立而丧失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所造成的损失,但需是合理且可预见的。
3.利息损失:若当事人为履行合同支付了款项,从支付时起到返还时止的利息可作为赔偿范围。
不过,损害赔偿需遵循过错原则,即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赔偿范围应是因合同无效直接导致的、合理且可预见的损失。
二、合同无效损失怎么认定赔偿
合同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损失认定方面,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如为订立合同支出的费用、准备履约所花费的费用。间接损失指因合同无效导致丧失的可得利益,但该利益应是可预见的。
赔偿时,主张赔偿方需举证证明损失存在、对方有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法院会综合考量各因素判定赔偿数额。例如,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致合同无效,造成对方损失,隐瞒方应承担赔偿责任。若双方都对合同无效有过错,按过错大小分担损失,过错大的多承担,过错小的少承担。
三、合同无效损失是不是仅实际损失
合同无效损失并非仅指实际损失。依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损失范围除实际损失外,还可能包括可得利益损失。实际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少,如因合同无效导致的直接费用支出。可得利益损失是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其应具有确定性、可预见性等特点。不过,主张可得利益损失需满足一定条件,法院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来认定。比如,在一方恶意导致合同无效时,可能需对另一方包括可得利益在内的损失进行赔偿,以保障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合同无效损害赔偿范围涵盖诸多方面。当合同被判定无效后,一方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一些因主体资格不合格导致合同无效的案例中,受损方的前期投入、预期利益损失等都可能被纳入赔偿范围。如果您对合同无效损害赔偿范围的具体界定、如何确定过错责任比例等还有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