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合同订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合同订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04 · 1366人看过
导读:合同依法订立具法律效力,双方应全面履行义务,否则担责。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有继续履行、补救、赔偿等。合同若因重大误解等可撤销,被撤销自始无效,双方返还财产,过错方赔偿。合同无效也自始无效,同样处理。具体依实际和法律确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妥善应对。
合同订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一、合同订立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合同依法订立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需全面履行约定义务。若一方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多样,如继续履行合同义务、采取补救措施(如修理、重作、更换等)、赔偿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等。 若合同存在可撤销情形,如因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订立,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财产,有过错方还需赔偿对方损失。 若合同无效,比如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也自始无效,同样要返还财产、折价补偿或赔偿损失。具体处理依合同实际情况及法律规定确定,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妥善应对。

二、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合同订立一般有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内容具体确定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且内容须与要约一致。 要约得到有效承诺后,合同即告成立。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也成立。

三、合同订立的举证责任分配是怎样的

合同订立的举证责任分配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在合同纠纷中,主张合同成立的一方通常需举证证明合同订立的事实。比如证明双方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像要约、承诺的相关证据。若主张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需提供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书面材料。 若一方主张合同是口头形式订立,也应提供能证明口头约定存在及内容的证据,比如证人证言、履行合同的相关凭证等。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举证责任会倒置。例如,根据法律规定或交易习惯,由对方承担举证责任。像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具体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要依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合同订立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若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当面临合同订立后的诸多情况,比如合同条款的变更、违约赔偿的具体计算等问题时,你是否感到困惑呢?如果对于合同订立的法律后果及如何处理仍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为你排忧解惑,让你在合同事务中明晰方向,保障自身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订立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订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