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用
认定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可参照《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一是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比如集资数亿,仅将极小部分用于正常经营。
二是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像将集资款用于高消费、购买奢侈品等。
三是携带集资款逃匿。
四是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
五是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
六是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需综合全案证据,依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判断。
二、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咋认定
集资诈骗罪中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集资后是否用于生产经营等正当用途,若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常被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是是否携带集资款逃匿,此行为直接体现对集资款的非法占有意图。三是有无隐匿、销毁账目,或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这也反映其非法占有故意。四是是否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集资款后又无法说清去向,很可能有非法占有目的。五是有无肆意转移、隐匿、变卖资产等行为,严重影响集资款返还的,也可认定。综合这些因素,全面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准确认定集资诈骗罪。
三、集资诈骗罪中如何判断非法占有目的
判断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可综合考量以下因素:一是集资后资金用途,若未按承诺使用,而是肆意挥霍、用于违法犯罪等,可能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是是否虚构集资用途,编造虚假项目等以诱骗他人出资。三是有无归还能力,明知无偿还能力仍大量集资。四是集资后的态度,如隐匿、转移资金逃避返还,或者拒不交代资金去向等。五是是否携款潜逃。六是有无肆意处分集资款,致使资金无法返还。七是是否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需全面审查这些方面,综合判断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从而准确认定集资诈骗罪。
在认定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用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比如资金的实际用途是否与承诺相符,若集资人将资金挪作他用,用于高风险投资或挥霍等,很可能构成非法占用。还有集资人是否有归还集资款的意愿和能力,若其在集资后隐匿财产、转移资金,逃避还款责任,也可认定存在非法占用情况。另外,集资项目是否真实可行,若本身就是虚构项目来骗取资金,那无疑属于非法占用。对于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用的认定,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若想深入了解更多细节,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