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怎么定罪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怎么定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7 · 1969人看过
导读: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可能构成诈骗罪,其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定罪考量诈骗数额等情节,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不同数额标准对应的认定。一般达“数额较大”标准可能定罪,符合特定情形即便未达标准也可能被追究刑责,定罪后将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或没收财产等刑事处罚。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怎么定罪

一、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怎么定罪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具体定罪需考量诈骗数额等情节。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一般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就可能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若诈骗行为符合其他特定情形,如多次诈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即便未达相应数额标准,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一旦定罪,将面临相应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没收财产等。

二、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会被判几年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可能触犯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量刑要看诈骗金额等情节。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比如,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能面临三年以下刑罚;若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极有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三、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如何量刑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一般按诈骗罪论处。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量刑会结合诈骗数额、手段、造成的后果等综合判定。比如,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此外,若存在多次诈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也会加重处罚

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定罪方面,会依据诈骗的具体情节、金额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一般来说,如果诈骗金额较大,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罪。除了诈骗罪,还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等。因为在实施诈骗过程中,非法获取并使用他人身份信息的行为就触犯了此罪。若你对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诈骗的定罪标准、不同罪名的界限以及后续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等存在疑问,想进一步了解详情,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精准且详细的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