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立案 > 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

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4 · 1894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中一般可同时刑事立案,要依具体情况判断。若民事诉讼事实与刑事犯罪关联且有犯罪嫌疑,经侦查机关认为需追究刑责,可启动刑事立案,如合同纠纷中发现合同诈骗。但并非所有民事诉讼都会引发刑事立案,若仅为民事纠纷无刑事嫌疑则不会立案,其能否刑事立案取决于案件事实及侦查机关判断。
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

一、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刑事立案,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如果民事诉讼中的事实与刑事犯罪相关联,且存在犯罪嫌疑,经侦查机关认为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启动刑事立案程序。例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对方存在合同诈骗的行为,就可能引发刑事立案。

然而,并非所有民事诉讼案件都会引发刑事立案。如果民事诉讼所涉及的事实仅为民事纠纷,不存在刑事犯罪的嫌疑,那么就不会进行刑事立案。

总之,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取决于案件事实是否涉嫌刑事犯罪以及侦查机关的判断。

二、民事诉讼过多久不用追究责任

民事诉讼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有特殊情况,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诉讼时效为四年。

若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内,若出现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三、民事诉讼过审限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过审限可按以下方式处理。若案件存在需要延长审限的情形,法院会依法办理延长手续。若未按规定办理延长手续而过审限,当事人可向法院内部的监察部门、院长或上级法院反映情况,督促其尽快审结案件。若因超审限对当事人造成损害,如产生额外经济损失等,当事人可通过合法途径要求责任人员承担相应责任。此外,若法院明显违反审限规定且严重影响当事人权益,当事人可在上诉时将此作为程序违法的理由提出,由上级法院进行审查和处理。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能否刑事立案呢?这是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若在民事诉讼里发现存在犯罪事实,符合刑事立案条件时,是可以进行刑事立案的。比如在一些涉及合同诈骗等经济纠纷案件中,若发现有诈骗犯罪行为,就可能会启动刑事立案程序。而且刑事立案后,会按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侦查、起诉等。如果您对民事诉讼过程中刑事立案的具体情形、立案后的影响以及后续程序等还有疑问,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帮您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