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经济犯罪辩护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法定刑罚如何裁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法定刑罚如何裁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0 · 1113人看过
导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罚裁定依据《刑法》。一般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等;数额巨大等情节更重。单位犯此罪同样处罚直接责任人员。司法实践中,数额、损失大小、退赃退赔等是量刑考量因素,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需综合判断具体刑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法定刑罚如何裁定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法定刑罚如何裁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罚裁定依据《刑法》规定。一般情形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司法实践中,数额、造成损失大小、是否积极退赃退赔等都是量刑考量因素,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需综合判断具体刑罚。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哪些证据

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需证据需围绕犯罪构成收集。

主观方面,要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如内部会议记录、聊天记录等,体现其明知行为违法仍为之。

客观行为方面,需有证明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特征的证据。非法性证据如无相关金融许可文件;公开性证据包括宣传资料、广告、网络推广记录等;利诱性证据有承诺回报的合同、协议、口头承诺录音等;社会性证据如集资参与人的身份信息、人数统计等。

关于犯罪结果,要有证明吸收资金数额、造成损失的证据,如银行转账记录、财务账目、审计报告等。

这些证据需形成完整证据链,相互印证,以有力证明犯罪事实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构成什么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如下: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目的,但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体:国家的金融信贷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非法吸收需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非法性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借用合法经营形式吸收资金;公开性是通过网络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利诱性是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社会性是指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比如,以高息回报为诱饵,通过网络大肆宣传,向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就可能构成此罪。

在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法定刑罚如何裁定时,我们了解到其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犯罪金额大小、犯罪情节轻重等。除了基本的刑罚裁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从犯认定以及自首立功等情节对刑罚的影响,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从犯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处罚会有所不同;而自首、立功等情节则可能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如果您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定刑罚裁定仍有疑问,比如具体如何认定从犯,自首后刑罚能减轻多少等,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