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仲裁 > 撤销仲裁裁决后可以起诉吗

撤销仲裁裁决后可以起诉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6 · 1989人看过
导读: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后,纠纷未实质解决。当事人可依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向有管辖权法院起诉。起诉要遵循民事诉讼程序规定,准备充分证据,明确诉讼请求。起诉状含双方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且需在法定诉讼时效内起诉,以保障合法权益通过司法实现。
撤销仲裁裁决后可以起诉吗

一、撤销仲裁裁决后可以起诉

可以。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注意,在起诉时要遵循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和规定,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材料,明确诉讼请求。向法院提交的起诉状应包含双方当事人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并且要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司法途径得以实现。

二、撤销仲裁裁决书需要交诉讼费

撤销仲裁裁决案件,法院是要收取申请费的。

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认定仲裁协议效力的,每件交纳400元。

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应依法提交申请书,并按规定预交申请费。若法院最终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申请费由对方负担;若驳回申请,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所以,在决定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要考虑到这一费用成本。不过,如果符合法定可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通过申请有可能纠正错误的仲裁结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撤销仲裁裁决能不能中断执行案件

撤销仲裁裁决一般不当然中断执行案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即只有在另一方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时,执行程序才会中止,而非中断。

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恢复执行。若最终仲裁裁决未被撤销,将继续执行;若仲裁裁决被撤销,则执行程序终结。所以撤销仲裁裁决这一行为本身不导致执行案件中断,而是引发执行程序的中止,后续依裁决结果及相关情况决定是否恢复执行。

当我们探讨撤销仲裁裁决后是否可以起诉这个问题时,要知道撤销仲裁裁决后,当事人通常是可以就该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不过,诉讼过程会较为复杂,需重新整理证据、梳理事实。比如要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确保诉讼请求合理合法。并且,要遵循诉讼的程序和规则,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如果您对撤销仲裁裁决后的起诉流程、可能面临的问题等还有疑问,或者想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