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受伤如何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以下项目和标准计算:
1.医疗费: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其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同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被扶养人生活费:按其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7.交通费:凭据支付。
8.住宿费:按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二、医疗事故受害者需要承担哪些举证责任
医疗事故纠纷中,受害者通常需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首先是存在医疗行为。要证明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或实际发生了医疗行为。
其次是损害后果。需证实自身因医疗行为遭受了身体损害等不良后果。
再者是因果关系的初步证明。即要提供一定证据表明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关联。比如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能反映诊疗过程及损害发生过程的材料。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此时部分举证责任倒置,由医疗机构证明自身无过错。例如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三、医疗事故受理最长年限是多久
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医疗事故中,从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责任。需注意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当探讨医疗事故受伤如何赔偿标准时,要知道赔偿项目涵盖多方面。除了常见的医疗费、误工费,还有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赔偿比例也有所不同。比如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赔偿比例相对适中;若造成患者重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赔偿则会更高。要是您对医疗事故受伤赔偿标准中的具体计算方式、赔偿流程等还有疑问,别错过寻求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