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的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
刑事案件能否取保候审,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犯罪情节较轻。
比如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类罪行通常相对较轻,嫌疑人有取保候审的可能。
其二,社会危险性较小。
例如,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或者犯罪嫌疑人是过失犯罪,其对社会的潜在危害相对较小,也较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其三,有悔罪表现。
若犯罪嫌疑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配合调查,有真诚的悔罪态度,这会增加其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其四,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保证人需有固定收入、住所,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保证金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数额,一般为一千元以上。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才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二、骗婚构成诈骗案件怎么判
骗婚若构成诈骗案件,量刑会依诈骗数额等情节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骗婚中诈骗数额的认定很关键,一般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具体案件会综合骗婚手段、造成后果等因素进行裁判。
三、骗婚构成诈骗罪需满足哪些条件
骗婚构成诈骗罪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即从一开始就打算通过骗婚的手段骗取对方财产。其次,客观上实施了欺骗行为,通常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比如虚构自己的身份、财产状况、婚姻状况等,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再者,被害人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也就是因为受骗而将自己的财物交给了行为人。最后,行为人取得财物数额达到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骗婚是否构成诈骗罪要全面考量,不能仅因存在婚姻关系中的欺骗就认定为犯罪,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以准确适用法律。
当我们探讨什么样的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时,其实还有许多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取保候审后案件的进展流程是怎样的,在取保候审期间又需要遵守哪些规定等。了解这些不仅能让您对取保候审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您对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的具体适用、后续流程等仍有疑问,别再烦恼。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为您提供精准且实用的法律建议,帮您清晰把握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的相关事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