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属于挪用公款罪共谋
挪用公款罪共谋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谋划实施挪用公款行为。具体情形包括:
一是参与策划。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一起商量如何挪用公款,包括确定挪用的数额、用途、时间等细节,就构成共谋。
二是提供帮助。明知对方要挪用公款,仍提供诸如账号信息、财务流程等协助行为,也属于共谋。
三是教唆怂恿。通过言语或其他方式,教唆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促使其产生犯意并实施犯罪,同样认定为共谋。
在上述情形下,各方虽分工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挪用公款故意,都要对挪用公款行为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二、什么情况属于敲诈勒索罪排除
敲诈勒索罪排除情形主要有:一是存在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索要债务,即便手段稍过激,也不构成此罪。比如乙欠甲钱,甲合理催讨,虽方式不当,但基于债权,不属敲诈勒索。二是因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且行为人是为了解决矛盾,并非无端勒索。例如夫妻间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一方索要说法,即使行为有些过,也可能不构成。三是被害人承诺。如被害人同意行为人取得财物,且该承诺出于真实意思表示,行为人也不构成敲诈勒索罪。需注意,具体案件要综合全案情况,依据法律规定准确判断是否排除该罪。
三、什么情况属于无必要逮捕取保候审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通常可认为属于无必要逮捕而可取保候审:一是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比如犯罪嫌疑人平时表现良好,此次犯罪系初犯、偶犯,且犯罪情节较轻,主观恶性小等;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总之,综合考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身体状况以及案件进展等因素,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无必要逮捕而适用取保候审措施。
当探讨什么情况属于挪用公款罪共谋时,除了一般的共同策划挪用公款行为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在共谋过程中,参与者是否对挪用公款的具体用途、金额分配等有明确商议。若有人虽未直接参与挪用操作,但在前期为挪用公款出谋划策、提供便利条件等,也可能被认定为共谋。而且,共谋挪用公款罪的认定还需综合考虑各参与者的主观故意和行为关联性。你对挪用公款罪共谋的法律认定及相关问题是否还有疑问呢?若有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