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后两年写了财产分割协议可不可以
离婚后两年写财产分割协议是可以的。
从法律角度看,只要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情形,且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
比如,双方在离婚后发现有未处理的共同财产,或者对原财产分割有新的协商一致意见,从而签订财产分割协议。这份协议会对双方后续财产权益作出明确约定。
不过,若涉及不动产等需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的,应及时办理,以确保权益切实得到保障。若一方不履行协议约定,另一方可以凭借该协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法院通常会依据协议内容作出裁判。
二、离婚后两年没见孩子会怎么样
从法律角度来看,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若两年没见孩子,首先,未直接抚养方的探望权可能因长期不行使而在实际执行中面临一定阻碍,比如直接抚养方以各种理由拒绝配合探望,此时未直接抚养方需通过法律途径,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其次,长时间不见孩子可能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陪伴有需求,长期缺失一方陪伴,可能导致孩子与该方情感疏离,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发展。从长远看,即便法律保障了探望权,也建议未直接抚养方积极主动与孩子联系、见面,维系良好亲子关系。
三、离婚后两年内起诉怎么办
离婚后两年内起诉存在多种情况。若就财产分割问题起诉,需看是否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若有,可在离婚后一年内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若涉及离婚时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可随时起诉要求分割。
若因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的义务,比如支付抚养费、协助办理房屋过户等,可在约定履行期限届满后的诉讼时效内起诉维权。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所以在两年内起诉通常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中断等影响时效计算的情况。
总之,需明确起诉的具体事由,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判断是否超过时效及有无其他阻碍起诉的因素,以确定起诉是否能得到法院支持。
当探讨离婚后两年写了财产分割协议可不可以时,要知道这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但需确保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而且,若在签订协议后发现有未分割的共同财产,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分割。要是对协议的效力、履行等方面存在疑虑,或者想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保障自身财产权益等相关问题,别再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您详细剖析,提供准确有效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