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判决超出原告诉求范围咋办
民事判决超出原告诉求范围属于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原告的诉讼请求划定了法院审理和裁判的范围,法院应在该范围内作出判决。
若遇到此情况,当事人可采取相应救济措施。一审判决超出诉求范围,当事人可在上诉期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二审法院经审理,若认定存在该问题,可能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若判决已生效,当事人还可通过申请再审来维护权益。法院审查后,如确认判决超出诉求范围,会裁定再审。
二、在哪些条件下可撤销合同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形下合同可撤销:
一是重大误解。即当事人因对合同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
二是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
三是欺诈。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四是胁迫。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
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在哪些条件下合同可以解除
合同解除分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约定解除,即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或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该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情形较多,比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一旦出现这些法定情形,当事人可依法解除合同。需注意,行使解除权应遵循法定程序,否则可能面临不利法律后果。
当面临民事判决超出原告诉求范围的情况时,这无疑会给当事人带来许多困扰。首先要明确的是,法院判决应围绕原告的诉求进行审理和判定。若出现判决超出诉求范围,可能影响判决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比如,原告未主张的赔偿项目却出现在判决中,被告可能对该部分存在异议。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需谨慎对待。如果对判决超出诉求范围的相关法律规定、应对措施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还有疑问,不要慌张。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助您妥善处理这一复杂状况。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