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认定需满足:一是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二是利用职务便利,如主管、管理、经手等权力;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认定要点: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有挪用行为且用途符合相关规定。
两者区别在于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二、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量刑标准如何确定
职务侵占罪和挪用公款罪是不同罪名,量刑标准确定方式有别。
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标准参照相关司法解释认定。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具体数额及情节认定,依司法解释判断。
三、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职务侵占罪和挪用公款罪是两个不同罪名。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一般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当我们探讨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时,需要明晰一系列关键要素。比如,要确定犯罪主体是否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还要看其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侵占或挪用行为。而且,侵占或挪用的财物必须达到一定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此外,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也至关重要。你是否正在处理相关法律问题,对这些认定细节存有疑问呢?如果对于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罪的具体认定、证据收集或法律适用等还有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会为您精准解答,帮您理清法律脉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